自拍偷在线精品自拍偷,亚洲欧美中文日韩v在线观看不卡

讀圖時代2.0——圖像社交網絡

移動開發(fā) 移動應用
手邊這個iPhone 4已經伴隨我兩年了,一直驚嘆于它攝像頭的強大。我是一個門外漢級別的“攝影愛好者”,iPhone上同時存在的拍照類應用, 最多的時候曾有15個之多,到現在也還有9個。細細想來,這15個中, 不少都可以讓我用超過上百種組合效果處理我拍的照片, 但絕大多數是打開一兩次就被我遺忘,丟在角落。最常用的只有兩個,一個是國外出品的Instagram,一個是國內出品的圖釘。

這兩個應用都有各種文藝范兒的濾鏡,用它們,我都可以拍出出色的照片,不僅如此,我還可以把照片分享給應用各自社區(qū)內的朋友,同步到多個社交平臺。因此,嚴格意義上,它們應該叫圖片分享社交類應用。尤其是國內的圖釘,目前已經有700萬用戶,在中文世界里,穩(wěn)坐圖片分享社交應用類頭把交椅。

提供樣式繁多的濾鏡和圖片處理效果重要嗎?當然重要,這是一個產品的氣質。不過,一張經過濾鏡處理的、讓我滿意的圖片,我可不想躲在角落里獨自欣賞,而是希望能讓朋友看到,能讓更多人看到,我小小的虛榮心也可以得到一點點滿足。

[[99897]]

圖:圖釘拍出的頗具藝術感的照片

與朋友分享彼此的美食、美景、美人,不僅僅是我使用拍照應用的惟一動力,我還可以在圖釘上看到薛凱琪老師(@薛凱琪)跟她家貓pony又去了哪里閑逛,也能從Instagram里面看到蒼井空老師( @aoi_sola)不會在新浪微博上貼出的高清無碼照片(別往歪了想……)更讓我感興趣的是:她們都關注了誰?

移動設備這么小的屏幕,比起費力去盯滿滿一屏密密麻麻的文字,我更喜歡用手指在一堆圖片之間劃來劃去。我們,早已經是“讀圖時代”的一員。

讀圖時代告別1.0

“讀圖時代”一詞流行有年。有力的圖片會直接訴諸我們心靈最深處的情感,有天分的攝影師,能在一張6x6的照片上捕獲最動人的瞬間,觀眾會駐足其前,聽由自己的靈魂與其對話。

不過,移動互聯網時代的降臨,帶來三個趨勢:

• 拍照越來越方便、快捷

• 設備性能越來越強大

• 設備數量越來越多

再加上社會化網絡的強大傳播力,這都推動著讀圖時代不斷前進。與Web從1.0進化到2.0一樣,我們不再甘于被動地作為圖片的讀者和消費者,我們更要做圖片的創(chuàng)作者和分享者。

前不久,做了17年圖像處理的Nik Software被Google收購,原因在于他們出品的iOS應用Snapseed能好地處理圖片,目前用戶900萬。而Instagram應用自2010年10月發(fā)布后,僅僅一年,用戶就超過1000萬,前不久更是突破1個億;在今年4月,Facebook出手10億美元,收購了Instagram。

在圖像處理行業(yè)打拼了17年的Nik Software,發(fā)布不到2年的Instagram,對比一下,令人感慨。也讓人慨嘆Nik Software“多年日子終于熬出頭”。說它熬出頭,不僅僅是因為投資人早先投下的銀子終于可以有回報,更因為它也搭上了社會化網絡這艘大船。不久以后,我們就可以在Google+中看到Snapseed的身影了。截止9月15日的統(tǒng)計數據顯示:Google+已經連續(xù)數月穩(wěn)定在全球社會化媒體網站老五的位置,次于Facebook、Youtube、Twitter和Pinterest之后。

圖像社交網絡

發(fā)現美的眼睛,很多人都有,而能把這些美以獨特、有趣的方式展現出來,這樣的人沒那么多。

在過去,人們經常去畫廊,因為他們可以看到藝術家們用畫來展現美的理想。在畫廊里,畫家與畫家之間,觀眾與畫家之間,觀眾與觀眾之間的交流、評論,讓畫廊成為一個重要的社交場合。

現在,一個人不必掛著藝術家的頭銜,同樣可以快速讓其他人看到自己的成果。拍照分享類社區(qū)應用,就在于讓你與這樣的人建立聯系,關注他們,看他們充滿美感的作品,從他們的作品中吸收養(yǎng)分。如果他們也喜歡你的圖片,反過來也會關注你。

圖片1.jpg

圖:薛凱琪在圖釘中發(fā)布的照片贏得1322個贊

曾經有人專門做過調查,想了解人們?yōu)槭裁匆脠D釘這樣的應用?結果顯露出六種趨勢:分享、記錄、觀看、感受社區(qū)、尋找創(chuàng)意和心理調節(jié)。輕觸一下“贊”,你的朋友就能感知到你的存在;他們的一句評論,就能讓你感到并不孤單。 僅僅是評論和“贊”這樣簡單的反饋機制,人們就可以從中得到無窮樂趣。 這一切情感和交流的核心,都只不過是一個圖像、一張照片。

這就是移動互聯網時代新型的人際網絡——“圖像社交網絡”,也是讀圖時代的2.0版本。

攝影界元老柯達當年曾經有一句知名的廣告語:“這一刻別悄悄溜走,好好珍惜。分享此刻 分享生活。”如果它能趕上這個圖像社交網絡的時代,恐怕就不會成為令人感慨、渺渺逝去的明日黃花了。

如果把圖像社交網絡看做讀圖時代的2.0版本,毫無疑問,照片分享應用及其社區(qū)將會是2.0時代的主旋律。

Simple & Naive, 單純的照片分享社區(qū)

做單一門類的社會化應用和社區(qū),你可以把功能和界面的簡潔做得盡可能單純、輕量級,讓用戶一眼就能看到自己想看的東西、使用自己想用的功能,而不是不停堆積,讓其變得越來越慢、越來越臃腫,導致糟糕的用戶體驗,用戶必將慢慢離你而去。

更重要的是,社區(qū)里面的用戶不像Facebook或是微博上的用戶那么蕪雜,用戶之間的互動率更高。

你知道薛凱琪老師在新浪微博上的粉絲有多少嗎?185萬;而她在圖釘上的粉絲數是59萬。薛老師同樣一張照片,跟發(fā)在新浪上相比,發(fā)在圖釘上得到的贊和評論數,是在新浪的3到5倍。

相同的愛好和志趣,吸引著大家到這個社區(qū)來,彼此之間的關系更加親密。圖釘的用戶只需要公開很少的個人信息,就可以分享,這個空間中的社會化壓力相對較低,也使得人與人之間更容易展開會話。

社區(qū)成員之間的強關系,完全建立在照片的分享和交流之上。很多時候,不需要社區(qū)主動推動用戶去做什么。他們拍張照片,分享出去,這照片就會引出彼此之間交流的話題,這就是它的價值,這也是社區(qū)的價值。

由此延伸開去,也許不同志趣和愛好的社會化網絡和社區(qū),將會不斷出現,而且細分化趨勢越來越明顯。也許我在科幻美劇的社區(qū)里更多地作為看客,但是會在好萊塢經典黑幫電影的平臺上積極灌水。

當然,社區(qū)也會隨著語言和文化有所區(qū)分,每個人都能找到最適合自己的空間。在中文世界的圖片分享社區(qū)里,圖釘有著獨特的優(yōu)勢。同樣支持分享到新浪微博,從圖釘同步過去的圖片,是從Instagram過去的圖片的10倍以上。薛凱琪老師在Instagram上粉絲只有10萬多一點。林俊杰老師的Instagram粉絲只有1萬多,但他在圖釘上的粉絲同樣也有59萬多呢。

好社區(qū),構筑更輝煌的人類文明

有人憂慮:類似的濾鏡、類似的主題,拍出來的照片,絕大部分不就是千篇一律嗎?這種說法確實有道理,好社區(qū)、好平臺需要好內容作為基礎和支撐,同時好社區(qū)也能發(fā)現、催生、推薦好內容。二者相輔相成。日趨成熟的大數據海量分析技術和推薦算法,是推進社區(qū)、平臺和內容建設進程的發(fā)動機。

《認知盈余》是最近很火爆的一本書,作者克萊·舍基的核心觀點是:人們在擺脫體力勞動時代之后,擁有了大量自由時間,這些時間不應僅僅用于內容消費,還應更多用來創(chuàng)造內容、分享內容; 分享和創(chuàng)造的價值遠大于消費。這不僅僅是因為匯聚微小的力量能辦大事,更因為在某些情況下:市場和國家對資源的使用和管理,其效果還不如群體自發(fā)的結果。互聯網作為高效而且多元化的溝通渠道,讓在線協(xié)作工具成為創(chuàng)造認知盈余的主要手段,也讓“眾包(Crowdsource)模式”成為可能。

那么,我們相信:假以時日,圖釘這樣的圖像社會化社區(qū)平臺應用,必然成為人類璀璨文明海洋中的一股有益力量。

小結

讀圖時代進入2.0,可是人類還有許許多多信息的展現形式存在改變的可能;互聯網,這個人類歷史***的發(fā)明,在我看來,遠遠沒有到成熟的時候,它的空間不可限量,因為新技術、新設備還在不斷涌現,限制我們未來的,只有我們的想象。

未來是我們的理想,在盡情暢想的時候,我們還得腳踏實體。社會的變革,與我們每個人自身的發(fā)展一樣,跳躍式發(fā)展只是極少數,而所謂的跳躍式,其實也都是一點一滴變化,改進,提升,積累而成的。

Facebook、Twitter、QQ、微博不會消失,因為那是你的生活。像Instagram、圖釘這樣的志趣社會化分享和推薦社區(qū)平臺必將變得越來越重要,因為那是你的自我。

 
責任編輯:佚名 來源: 網絡整理
相關推薦

2017-09-11 19:43:24

2010-07-19 10:16:24

ibmdwWeb2.0

2015-08-17 13:29:36

大數據社交

2009-06-16 09:27:43

WebCenterEnterprise 甲骨文

2010-08-30 09:11:28

2012-03-07 11:25:58

編程語言

2013-08-14 17:47:48

企業(yè)2.0企業(yè)社交網絡

2012-06-01 10:08:14

Aspect移動互聯

2013-09-24 13:42:11

2011-06-16 09:22:09

2013-06-20 09:43:31

2009-12-15 16:13:11

3D圖像

2013-04-26 17:22:32

網絡安全社交網絡

2015-09-16 11:00:25

微信社交APP

2015-12-18 10:14:08

Angular框架時代

2009-07-31 17:02:28

ibmdwEnterprise

2009-03-13 13:45:21

2012-06-25 17:24:31

天天記事

2024-09-24 13:06:16

數據飛輪技術

2012-07-20 18:22:52

IBM華工信元Coremetrics
點贊
收藏

51CTO技術棧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