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拍偷在线精品自拍偷,亚洲欧美中文日韩v在线观看不卡

中國移動之殤:從高帥富到阻礙者

移動開發(fā)
看著這些年移動向互聯(lián)網艱難轉型的風風雨雨,真心感覺遺憾。即便是現(xiàn)在,與一眾互聯(lián)網、移動互聯(lián)網的大佬比起來,移動仍是名符其實的高帥富。那么,它到底是怎么落到這一步的,它還有機會重回巔峰嗎?

當年拯救過互聯(lián)網、最早提出培育移動互聯(lián)網的企業(yè),投入了不知能買下多少公司的錢,做了所有熱門的業(yè)務,卻在移動互聯(lián)網進入最輝煌時代之時,慢慢的被邊緣化,最近在微信收費問題上成為眾矢之的,儼然變成了網友們口誅筆伐的阻礙者。

這是宿命嗎?高帥富還有重塑當年輝煌的機會嗎?

一、宿命的糾結

誰也不愿意滿足當前的成功

在最為風光的時候,移動就有淪為管道的危機感,06年將SLOGAN從“移動通信專家”改為了“移動信息專家”。

互聯(lián)網時代到來之前電信也輝煌過,是互聯(lián)網發(fā)展的基礎,后來互聯(lián)網大佬們在臺上指點江山的時候,電信只是默默的做著管道、IDC這些底層基礎活兒。移動不愿看到這樣的景象再次發(fā)生。

于是有了很多故事

移動夢網短暫輝煌過,在2000年前后中國互聯(lián)網泡沫時還救活了當年的幾大門戶,救活了唱片公司。但07年智能手機出來后,封閉的體系被打破,游戲規(guī)則變了,歷史再一次重演。

可移動不是個認命的主,什么熱做什么,手機操作系統(tǒng)(Ophone)、微博(移動微博)、社區(qū)(139社區(qū))、應用市場(MM)、本地生活應用(無線城市)、即時通信(飛信)、移動支付、二維碼、彩云、團購……,如果到省公司一層,那看到的應用更是數(shù)不勝數(shù)。

可是,最終還是難逃宿命。

二、OPhone:缺乏技術創(chuàng)新和用戶價值的標本

OPhone推出的時候,Android還是1.x時代,塞班也還未消失,智能手機操作系統(tǒng)還未出現(xiàn)當前的雙寡頭格局。

可惜,與大多數(shù)“移動式創(chuàng)新”一樣,操作系統(tǒng)是由一個不知名的合作伙伴做的,說白了很多所謂自主研發(fā)實質上也就是Android1.x的優(yōu)化+移動自有數(shù)據(jù)業(yè)務的捆綁,當時很悲觀的預言其很快會失敗,結果一語中畿,現(xiàn)在內外都已接受Ophone是一款失敗的產品的事實。

筆者認為Ophone之敗,在于缺少核心技術創(chuàng)新,又缺少去攻克核心技術的心,簡單的“Android內核+外層”模式早晚被谷歌不斷升級的系統(tǒng)整 死。二是沒有給最終用戶帶去核心價值,這是Ophone的罩門,做OPhone本質就是在捆綁死了諸多大家并不喜歡的自家數(shù)據(jù)業(yè)務,捆綁本身沒錯,但是捆 綁的這些業(yè)務也是烏七八糟,這些捆綁就是累贅,沒有價值。

于是,在Android在2.x邁向3.x的時候,OPhone的內核永遠的停留在了1.x。同一時代,很多同樣雄心勃勃嘗試做ROM的公司也悄無聲息了,不過可以斷言,還是會有新公司來挑戰(zhàn)的,但是只有有技術創(chuàng)新、有變革、有新的用戶價值的,才會顛覆格局。

三、移動微博/社區(qū): 運營能力之殤

移動微博一開始叫作139說客,又是一個起個大早沒趕到集的產品,彼時新浪微博還剛剛興起,開心網與人人網熱斗正酣。

移動微博產品沒有太大的問題,而且還有了個微博內容免費短信群發(fā)給粉絲的賣點,當然這個功能在內容尚少的時候有新意,但是內容一多之后誰也受不了,最后這個功能被迫關閉。

后來移動微博產品也不斷升級,社交功能、社區(qū)功能、游戲功能都緊緊跟上。如果說產品有問題,那算差異化不夠。但是新浪微博和騰訊微博的產品功能本身就同質化嚴重。為何能迅速崛起,移動微博卻悄無聲息呢?

[[69520]]

最大問題是缺少運營能力。

微博是“自媒體+社交”雙重屬性的產品,新浪微博以擅長的媒體運作能力切入,其成功的把微博變成了名人、想出名的人以及想發(fā)聲的人的最佳場所,這種 集聚效應使得除了騰訊微博借助QQ的龐大規(guī)模稍有還手之功,其他什么網易微博,搜狐微博都無招架之力,更別說毫無內容運營能力可言的移動了。

當然往深層次說,移動是希望把基礎通信和線上溝通有機結合,最終形成用戶黏性,捆綁住客戶不輕易離網,如同飛信、139郵箱一樣。

但是在移動現(xiàn)行的機制下,要跟上微博這樣快速、及時的響應,實在太難,幾個熱點事件一下來,大家都會聚集到最快最熱的地方,其他地方就門可羅雀了。

另外在特殊國情下,新浪微博還得養(yǎng)一群小秘書對信息進行審查。而中移動必須進行更加嚴格的信息審查。這是中移動的包袱。

移動微博還活著,但是越來越像各級移動的宣傳窗口了。頗有茍延殘喘的感覺。

#p#

四、無線城市:走回頭路的代價

還在3G門戶等為代表的WAP網站風生水起、APP才剛剛興起的時候,移動已經意識到在手機上為客戶提供豐富內容和應用是未來趨勢,于是廈門、廣東 開始領頭建設無線城市,其核心思路就是建立一個手機上網的門戶,可以有生活的所有方方面面應用,11年各省移動開始仿效,省省有門戶,市市有創(chuàng)新,恍若當 年電信在互聯(lián)網之初的xx信息港。

[[69521]]

可惜門戶在移動互聯(lián)網上已經是明日黃花,而無線城市連合格的門戶都不算,它只不過是很多內容的拼湊而已,沒有用戶體驗可言,而且反互聯(lián)網之道而行,其運營極度分散,每個省每個市都各自為政,每個地市都是個門戶,還是定位都不盡相同的門戶。

舉個例子,如果要訂旅游產品,你會到各個地市門戶去找有沒有旅游產品呢,還是去一個專注旅游的可以訂全國的產品的應用呢?

所以,除了上上央視、上上報紙外,這樣的拼湊沒有給客戶真正的價值,當然無線城市推廣還是有殺手锏的:送話費。后來還推出了APP版本,但是其根本 的定位和模式仍然停留在互聯(lián)網之初,落后的代價就是被淘汰。在移動互聯(lián)網的黃金時期,移動再一次花了不菲的錢,連吆喝都沒賺到。

五、MM:產品問題還是機制問題

MM其實是移動上下都非常重視的產品,據(jù)說當時是王建宙親自掛帥。王總退了,這款產品前景更加不明朗了。

MM的起步很早,優(yōu)勢很明顯,一是裝機率高,所有移動定制機都預裝MM,這是多少應用眼紅的事情;

二是彼時手機支付寶等還沒出身,中移動擁有國內少有的便捷收費模式的平臺:話費支付;

三是有錢有實力,能夠用通訊費來補貼應用購買的費用,營造開發(fā)者盈利的生態(tài);

四是下載應用流量免費,這即方便了用戶,讓很多應用眼紅。

可是,如此多的優(yōu)勢也未能讓MM成為應用市場主流,即便在移動內部也是這樣。在最主要的Android應用下載市場方面,機鋒市場、安卓市場這些創(chuàng) 業(yè)型產品已有相當?shù)目诒?,相比之下,MM的劣勢主要是產品層面,一直以來MM的使用體驗都極不友好,我以及周邊大多數(shù)自家人已經相當忍耐,但最后也放棄了。

98

當然深層次原因還是機制,MM的背后是多個外包公司,卓望是最主要的一個,卓望本身屬于靠移動存活的企業(yè),難以在互聯(lián)網市場上競爭,再加上這種機制下高昂的溝通成本,MM要跟上移動互聯(lián)網的更新節(jié)奏確實不易。

更為重要的是,MM缺少生存的壓力,沒有壓力就沒有完善自己的動力,進而沒有競爭力。

另一方面,應用市場的模式也在受到挑戰(zhàn),百度手機助手、QQ手機助手、360手機助手等互聯(lián)網大佬正在慢慢淡化應用下載的概念,而是將應用與手機的各種管理結合一起。

在經歷了一陣子的新鮮之后,我的手機應用也慢慢穩(wěn)定了,不會再每天都訪問一次市場了,這時,單純的應用下載已經不能滿足互聯(lián)網大佬們對每天的“碎片時間份額”的渴望。

最后應用免費的大趨勢下,MM便捷的支付手段也不再是任何優(yōu)勢。在各家應用市場都將用戶體驗精雕細琢,在打磨應用聚合之外的推薦功能、搜索功能甚至社交化的一些功能時,MM仍然停留在想用AppStore的模式再做一個國內的安卓市場的狀態(tài),這幾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聽說MM去年收入有1個億,不知里面包含了多少圖書、音樂等付費數(shù)字內容。

互聯(lián)網巨頭,終端廠商,Google官方以及創(chuàng)業(yè)公司充分參與應用分發(fā)市場的角力,而WEB APP和微信APP等新應用形態(tài)也在興起。在這樣的變革之下,MM還能跟上嗎?

六、飛信:QQ的模仿者和犧牲者

飛信算是成功的產品了,至少它在中國比MSN成功。

騰訊難得成為一次被模仿者。飛信這些年一直是對騰訊亦步亦趨,從即時通信到飛信同窗,再到飛聊,再到最近匆匆推出的公眾平臺,模仿策略其實挺好,至少不用走彎路,而且飛信還有一個最大的優(yōu)勢:可以免費發(fā)短信,這也是這些年來它能夠生存的基礎。

[[69522]]

飛信已經算過得很好了,但仍擺脫不了兩大悲?。?/h4>

一是有QQ,就像其他消亡的即時通信產品一樣,不是因為能發(fā)免費短信,沒有人愿意開幾個聊天應用,哪兒人多去哪兒,微信應用的出現(xiàn)導致短信也不值錢了,其未來堪危;

二是它是中國移動的親生子,一開始定位是捆綁用戶,電信聯(lián)通的人沒法注冊,雖然現(xiàn)在已經放開了不過這種對用戶帶來的觀念已經很難改變;而且,中移動內部機制的血脈也仍然帶到了飛信,產品雖然可以模仿,深層次的體驗、運營還是有差距。

終于這一次,騰訊可以自豪的說,一直“被”模仿,從未超越過。

#p#

七、失敗的基因:無奈的機制

當然移動在互聯(lián)網上的探索遠遠不止這些,到省公司市公司看看,更讓人眼花繚亂。成百上千個產品。移動其實最不缺的就是人才。

移動員工當年都是各大重點高校的佼佼者,每一次重大機會來臨前移動都看到了機會,策劃和構想不可謂不深遠和詳盡,深入到每一個個體時,大家都表現(xiàn)出一種無奈,優(yōu)秀的人才、雄厚的資本在機制面前不得不搖頭嘆息。粗粗分析失敗背后原因大概有如下:

1、定位不清,目的不純

移動式互聯(lián)網產品嘗試在實際中,其目的大致有兩個,一是輔助主業(yè)捆綁客戶,二是撈取“創(chuàng)新”的業(yè)績。因此從一開始就不是把它當做一個獨立、獲取獨自市場價值的業(yè)務來對待,最終大量的投入只是作為各個時期可以拿來宣傳的噱頭而已。

2、缺少互聯(lián)網的基因

移動在通信運營領域的成功也是在互聯(lián)網領域失敗的原因,整個組織架構體系不是為互聯(lián)網而生,想想其中的產品提出、投資、建設、運營的環(huán)節(jié),一個好的想法要在移動里生存下來太難太難。

一來總部-省-市條塊分割,各自都有想法,一個全國統(tǒng)一的產品都很難推出;

二來每一級公司內部部門障礙重重,再有意思的互聯(lián)網產品在移動龐大的業(yè)務中只是滄海一粟,沒有人能花精力去協(xié)助。最終導致產品上線慢、更新慢、不聚焦,在互聯(lián)網這種產業(yè)環(huán)境下極難生存。

3、缺乏真正的核心技術和產品導向的研發(fā)

互聯(lián)網是典型的技術驅動的產業(yè),技術在其中的分量非常重要,幾乎每一個強大的互聯(lián)網公司都有技術沉淀,而且有濃厚的產品文化。

而移動恰恰缺少這些,移動自己的員工絕大部分都是項目管理,核心技術和產品開發(fā)大多依賴合作伙伴,合作伙伴的利益意圖在移動,這種取向導致不太可能有好的產品。

當然這也是沒辦法的,通過合作伙伴來做產品比移動自身來做產品,在移動體制中要高效得多。

4、非商業(yè)因素太多

中移動作為一個央企,就很難以真正的市場化去處理事情,背后涉及的各種非商業(yè)因素太多,要承擔的政治責任太多,表面看政府在呵護著,但從另一面看,做事卻放不開手腳,方方面面無一不受到各種無形之手的控制,這點就不細說了。

其他的細微原因,也不再贅述。

上面提到的問題大多是大企業(yè)的通病,機制臃腫、行動緩慢、成功路徑依賴,被現(xiàn)實利益綁架,諾基亞、摩托羅拉等也一樣,外部環(huán)境巨變之時,難以改變自身。

不過已經有改變的跡象,中移動互聯(lián)網公司的成立已經箭在弦上,未來如何有待觀察,也許一個獨立的、以互聯(lián)網為核心定位的公司,能夠摒棄原先龐大官僚體系的問題,在強大的資本運作之下也許能走出一條新路。

責任編輯:徐川 來源: 雷鋒網
相關推薦

2013-11-29 15:25:45

移動開發(fā)者印度市場手游出海

2019-09-26 15:48:55

中國移動5G產業(yè)鏈

2009-08-10 09:46:06

中國移動Mobile

2012-03-31 16:48:15

移動廣告芒果網

2009-08-12 09:29:09

中國移動Mobile

2009-07-03 14:31:51

云計算云存儲

2009-08-20 18:45:03

中國移動Mobile

2009-07-06 14:42:48

Mocha BSM中國移動摩卡軟件

2012-02-23 12:18:55

移動瀏覽器StatCounter51CTO移動開發(fā)頻道

2011-03-10 12:31:40

生存現(xiàn)狀移動開發(fā)者

2011-10-11 20:30:50

Tech·Ed2011微軟諾基亞

2011-11-04 17:32:16

2009-10-13 09:52:13

中國移動應用開發(fā)

2009-08-17 18:29:50

2014-10-09 13:30:08

釣魚短信釣魚中國移動

2009-07-28 16:38:47

TCAT華為中國移動

2013-05-30 17:57:25

銳捷網絡中國移動WLAN

2015-07-13 14:21:55

中國移動A1體驗
點贊
收藏

51CTO技術棧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