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云CTO楊攀:從程序猿到創(chuàng)始人的平凡之路!
5月29日,“加速會-講故事大會”(簡稱GUSHI)攜手騰訊云、七牛、融云走近中關村軟件園大講堂,開展了一場別開生面的創(chuàng)始人與程序員不見不散的“約會”。下面內容整理自嘉賓演講環(huán)節(jié),融云CTO楊攀的演講:
融云是什么?
融云名字上可能聽不出來,其實我們原來的意思是說,要做一個融合,融合靠什么?靠的是溝通和交流。我們做的事情叫通訊,我們提供的東西叫即時通訊云服務。大家知道即時通訊這個東西,國內每天大家都在用,QQ、微信,你買東西的時候會用的旺旺,你交友的時候用陌陌,視頻聊天可以用YY。即時通訊每天都離不開我們的生活。但是這個東西大家會發(fā)現對于一個技術人員來講,其實這個東西很難搞懂,國內只有少數的大公司才掌握這種核心的技術。而我們的團隊之前恰恰是一家,我們的團隊是為中國移動來運營中國飛信的機構,叫神州泰岳,之前運營了幾千臺服務器,上億的用戶。
成長經歷
整個團隊出來去做創(chuàng)業(yè)的時候,就選擇了這么一個方向,把即時通訊這個技術,作為一個普惠的東西提供給大家。正是因為今天從去年開始做這個業(yè)務的時候,提供這樣一個能力,有很多的創(chuàng)業(yè)者最近其實都是圍繞著溝通和通訊,也是這兩年比較熱的東西創(chuàng)立了很多的創(chuàng)業(yè)項目。因為這個事情也比較自豪。我們做了大概一年的時間,基本上占80%的市場份額。
這個東西在國內叫中華學習機,在國外名字有個非常響的名字,叫apple2,是1992年的時候,我父母讓我去夏令營參加一個什么班呢?挑來挑去,我發(fā)現有很多班都沒有什么興趣,然后報了班就來弄這個。
來了以后,發(fā)現班里最牛的同學,在拿這個東西用五筆字型去打字,沒有人寫程序,這個班里所有的人都會覺得這個同學好厲害。當時我一個月夏令營都沒有學會,但是從此我就對這個東西有了一點概念。我對計算機的理解是什么?我從小特別特別喜歡計算機,它最大的魅力在于,你給它提供一個你設定的邏輯進行輸入,然后它會按照你的要求去做一個輸出。我覺得這個對任何人來講都是一個巨大的成就感。你能控制一個東西,完全按照你的相比去做事情。
其實今天每一個寫程序的人,我相信心里都有這么一種很爽的狀態(tài)。當然了,你們不爽的時候,是因為它不按照你之前預定的邏輯去運行,程序是有問題,也是你沒寫好。我也是由這個開始,開始了我的計算機之路,開始對這個東西有了印象。
時間來到了94年,我14歲的時候,我擁有了自己第一臺PC,它是個386的兼容機。當時大概花了八千塊錢人民幣,有這么一臺機器。若干年之后,已經非常懂計算機,才發(fā)現當時我被奸商給騙了,市值只有五、六千塊錢,花了八千塊錢買了過來。
有了這臺設備以后就開始去寫程序,當時寫一些非常簡單的程序,用它寫俄羅斯方塊。大家都知道大富翁,當時根本就沒有圖形,都是在屏幕上做字符,開始對這個有了啟蒙。當時讀了第一本寫程序的書,是日本人寫的,被翻譯成中文,特別生動,給小朋友寫的。
我身邊其實有好多朋友,他們都有自己的電腦了,但是他們每天回家就是打游戲,而我對這個程序一直是特別特別癡迷。我覺得游戲太沒有意思了,每天最有意思的,就是寫點兒代碼,幾行命令敲進去,按照我的想法執(zhí)行出來。
時間就一下子跳過去了,我的高中和大學的生涯都很殘酷,基本上都在學習,也沒有時間去搞這個。然后我一下就畢業(yè)了,畢業(yè)的時候,我是應該算中國第一批.net的開發(fā)者,大家覺得微軟出這個東西是日落西山了,當年是非常牛的東西。我再02年做.net,2002年正式發(fā)布就第一個版本,微軟在中國建了大量的教育培訓中心,當年有微軟大量的認證,做大量的培訓,所以當年學.net是很火的事情,我就從這塊開始入手的。
在04年的時候,我有一個機會加入了微軟的團隊,去做一個事情,就是MSN這個產品,在座還用過的舉一下手?當年非常非?;?,那時候好像外企、公司的人都要用MSN,QQ不受大家待見,都是娛樂、小孩,泡泡妞用這些東西,當年沒有陌陌。
這個東西是當年進入中國的時候,要做一件事情什么呢?和中國本地的運營商去做對接,讓這個MSN當你不在線的時候,綁定一個手機號碼,消息可以到達手機上,你在手機上回復,讓這個消息回去。我當時做這個項目,和一批美國MSN過來的同事,一起做這件事情。
當時自己很幼稚,當時自己之所以去做,國內第一批.net的開發(fā)者。有很多廠商是幫中國移動去下發(fā)短信的,提供短信端口,現在注冊網站,APP,用的短信驗證碼就是這些公司提供服務的。當時有背景熟悉這兩個事情,所以才有機會去做這樣一個工作。
當時在做技術研發(fā)的時候,真是什么都不懂,跟微軟團隊走到一起之后,交流了大量的東西,從這兒有一個成長。
到了2006年的時候,我加入了時光網這個團隊,這個知道的人應該很多。它是做電影的,一個電影社區(qū),當時時光網是國內比較少的用.net去做互聯(lián)網業(yè)務的,當時最牛逼的.net的架構網站。這張圖并不是我寫的,這張圖是現在時光網技術總監(jiān)做的,當年我們一起做了這么一個項目,我們在一起。
開始做的時候已經非常悲慘,為什么?現在企業(yè)很少培訓這個,當時很少用.net解決問題的,當時汽車之家在用這個,后來的京東剛開始的時候用這個,現在也不怎么用了,還有攜程他們也是用.net。
其實并不是.net有問題,它是一個非常非常好的技術,就是因為潮流的問題,因為互聯(lián)網的興起,linux平臺的興起,大量開源的技術都是基于這個平臺產生的。我們做時光網最困難的是什么程度?只有中間業(yè)務服務器是用.net寫的,.net的庫來調linux的技術,我們都是去改開源的代碼?;旧夏闶且粋€人在戰(zhàn)斗,你得不到社區(qū)的支持?;蛘哒f微軟當時說,我們微軟也要推出MC,我們等了一年的時間也沒有發(fā)布,我們意識到一個非常嚴重的問題,靠一家公司是沒法驅動的,必須擁抱互聯(lián)網,于是才有了我的職業(yè)生涯技術的轉型,擁抱了linux平臺。
剛才的故事講到2006年,從2005年的時候,中間還有一段經歷,是非常悠閑的一段經歷,我在一家做外包的外企,我在這家外企大概是個什么狀態(tài)呢?每天只寫兩到三個小時的代碼。我就是這個企業(yè)最優(yōu)秀的開發(fā)人員,無論交付東西的數量和質量都是最優(yōu)秀的。我剩下的時間在做大量的學習和閱讀,基本上上午寫代碼。在這個期間,其實我開始把精力從純的寫技術代碼,開始轉移到了閱讀產品相關的知識上,所有產品相關的知識,還有交互相關的知識,我都去看。我每天大概一半一半的時間,在分配這兩個東西。
通過這樣一段經歷,大概有一年多的時間,我對整個產品這個東西是有一個概念的。于是自己發(fā)現,又懂技術,又了解一些產品,開始對業(yè)務這個詞有了一個完整的想法,說白了,現在來講,已經開始往創(chuàng)業(yè)的方向去考慮了,創(chuàng)業(yè)是什么?你有一個完整的想法,產品做什么樣,技術又是什么技術。
其實現在創(chuàng)業(yè)我個人認為,最大的問題根本不是你的產品和技術,你能做出來,別人能做出來,別人能做出來,你也能做出來。最大的問題其實是你的資源、渠道,還有市場營銷,我覺得是這些方面,一會兒后邊會講。
當時那個網站叫UED china,當時是非常非?;鸬木W站,現在關門了。我相信有很多人其實是看過這個網站的,包括我跟這個網站的創(chuàng)始人,后來也成為了非常好的朋友。就在這個過程中,其實2007年的時候,我個人考慮過創(chuàng)業(yè),覺得自己又懂產品,又有idea,自己又能干活,又能去寫東西,何妨不去創(chuàng)業(yè)呢?而且當時2007年,投資環(huán)境非常好的一年,有相當多的公司在那一年拿到了不少投資。
我個人還有一個體會,之前也很少跟人交流,我發(fā)現投資其實是有周期性的,互聯(lián)網VC的投資浪潮是有周期性的。我記得2007年是一個浪潮,大概每隔三到四年會是一個高潮,11年和10年經歷了一個高潮。再按照這個時間來,其實這兩年14年、15年又是一個投資非常高的高潮。其實如果你有意思去創(chuàng)業(yè)的話,我覺得你也可以去揣摩里邊的節(jié)奏,可以趕上那個風口浪尖,趕上一個大潮。
當然了,你不能在投資最好的時候去開始你的創(chuàng)業(yè),因為你已經做成事情的時候,那個風潮可能過去了,你需要提前一到兩年的時間開始啟動那個東西,到那個時候開始你的東西OK,有一定成績了,正好是合適的時間。
時間再往下看,2008年我就來到了飛信這個團隊,其實飛信這個團隊從根本上說,它并不是一家互聯(lián)網公司,本身這個團隊規(guī)模非常大,有幾千人,但它整個其實是一個給中國移動做飛信的產品研發(fā)、運營、運維的外包團隊,基本上產品的自主權是不在自己手里的,當然有相當大自主權。主要的決定權是在中國移動的手里,有好多人經常跟我聊的時候有兩種心態(tài),對我這段經歷。
一個是你經歷一個非常大的事情,其實我覺得你的職業(yè)生涯中,經歷一個非常大的事情,還是挺重要的一個經歷?,F在國家是鼓勵大學生在創(chuàng)業(yè),其實絕大多數大學生,你們有的是熱情和沖勁,你們沒有家庭的負擔,不需要還房貸,甚至都沒有男女朋友,這是非常好的一個條件。
但是其實你們缺乏的是很多專業(yè)的知識和經驗,這也是個問題。我在當時的時候,覺得我積累到了很多大系統(tǒng)的經驗,大業(yè)務的經驗,但是有一個問題是說,其實產品不在自己手里控制。好多人跟我說,中國移動飛信死了,是中國移動自己作的。其實是有這方面原因,也有不是這方面原因。
今天可以澄清一個大家很多的誤解,很多人說中國移動飛信不開放,所以導致它死掉了。其實是這樣的,中國移動非常想開放,但是聯(lián)通跟電信是不給它接的,所以中國移動永遠走不出自己的一畝三分地。
還有產品上沒有想好自己的定位,我在最近的創(chuàng)業(yè),我覺得最重要的選擇,其實不是在關注你的產品本身提供的服務上,而是你業(yè)務的定位。因為我們是做云服務的,我們跟很多底層的云服務商會去聊天,他們想讓我們買他的服務,我根很多家云服務商都聊過。但是我發(fā)現不同的云服務商很有意思,有的云服務商想的非常非常清楚,我的客戶就是誰誰誰,有一些客戶誰誰誰,就不是我的目標客戶。你到底是給哪一群人服務的,你把這個事情選擇對了,其實你的產品擺在那里,這個事情基本就成了,這個是最重要的事情。
當時中國移動做飛信的時候,最大的錯誤在于,它把自己當成了QQ??次抑胺盏漠a品,MSN后來因為當年地震、海底光纜事件,有60天在國內沒有辦法訪問,所以后來不用了。之前有一個說法公司是不讓用QQ,MSN是可以用的,但是現在絕大部分公司老板已經接受了,我用QQ是可以的,因為別的可以用,這是一個戰(zhàn)略選擇上的問題。
在2009年的時候,我還在飛信的TEAM里,自己寫了這么多年程序,嘗試自己做了一個開源的項目,這個項目現在還在網上擺著。是一個ORM的工具,我會發(fā)現其實我們在研發(fā)的時候,原來做網站的時候,大量的時間在用在做重復性工作上,比如這個重復性工作就是訪問數據庫,把數據庫里的數據讀出來,然后作為業(yè)務數據顯示出來,大量的代碼量在這里,但實際上全是重復性的工作。我在工作畢業(yè)那天,帶我進門的這個導師告訴我一句話,說計算機生出來,就是為了給人服務的,而不是為了讓它每天去奴役你,是你來奴役它的。能用計算機幫你搞定的時候,一定不要讓人去做。
我們現在絕大多數人,包括職業(yè)就是負責奴役計算機人,都每天在被計算機奴役著,你每天為了用它,自己每天很苦哈哈地要寫大量東西,其實我就是因為有了這個理念,我自己要做這個東西的原因是,我想把自己從每天無聊的寫代碼的時間中解放出來,做一些更有意義的事情,所以我就做了這樣一個事情。
直到今天我覺得這個東西仍然是很領先的,你不用寫什么代碼,你把數據庫設計好,你這個東西就直接能用了,剩下的事情你就做網站界面就好了,把所有的數據業(yè)務邏輯都幫你寫完了。用了這個項目,它是一個自動的代碼生成工具,這個項目大概的速度是說,你設計完數據庫,一天可以幫你寫上萬行代碼,性能非常好,其次不會有BUG。上萬行的代碼,自己手工寫,要花多長時間才能寫出來。你只需要幾分鐘、十幾分鐘就搞定了。
我今天個人一生的軌跡都一直在做一件事情,就是生產力工具,即時云服務就是工具,我們現在提供的即時云通訊服務能做到什么?如果你的研發(fā)團隊自己去搞一個即時通訊的功能,大概需要一個什么樣的成本呢?一年最小需要幾百萬人民幣,一年的時間幾百萬人民幣的研發(fā)成本,才能搞定這件事情。而今天你用我們提供的云服務,可能一分錢都不花,一天、兩天,或者一周、兩周就可以搞定這樣一個事情。
我覺得做這樣一個事情,對我個人來說是特別大的成就感,直到今天都在圍繞著這樣一個東西在去做,就是提高效率,提高質量,做生產力工具。這個可能也是我今后,我可能做完今天這個項目,我以后再繼續(xù)做創(chuàng)業(yè),我對這個東西都非常有興趣,這是我一直個人喜歡的方向。
我的微博上給自己打了一個標簽叫工具控,所有能幫我提升效率的工具,打開我的手機,工具會有很多,各種各樣的,我非常喜歡。
我在做這個項目的時候,其實我一直是搞.net開發(fā)的,02年工作以后,我已經寫了七年的.net代碼了,寫到什么程度?我不知道現在還有多少人知道微軟有一個東西叫MSDN,微軟研發(fā)技術的文檔庫。這個是世界上最大的技術文檔庫,我當年能夠做到的是MSDN每一篇的內容不敢說看過,但是那個文檔庫的目錄樹的每一個標題,我基本上都是知道的。大概數量有幾千個,近萬個,基本上能做到一點,你說任何一個微軟的技術,可以馬上給你找到,這個文檔在什么地方,馬上用鼠標給你點出來,你就可以去看。
當時我最有興趣的事情,就是啃這個東西,每天就去啃MSDN的目錄數。
但是到2009年的時候,之前我還堅信,一個人一生只掌握一門技術,一生好好生活是一點問題都沒有了。后面也講過了,因為去做互聯(lián)網的項目,會發(fā)現這個東西不太現實,因為世界變化太快了。
于是我就開始去涉獵其他的東西,我在這一年的時間,在做這個項目之前,學了一下RUBY,發(fā)現簡直是完全一個不一樣的世界,從地球到了另外一個星球一樣,無論是設計思路、理念、方法完全是不一樣的。
然后我回過頭來再去看.net寫的項目,不能說好蠢,因為.net有自己的優(yōu)勢。我覺得是一種很不合適的方法,于是我才用了RubyAnRails,通過約定,來讓你零配置地去寫幾萬行的代碼,就做這個事情。
無論你是搞什么技術的,都應該對其他的東西有一些涉獵,我現在基本上說,我很少去寫非常底層的代碼,因為我現在在公司要負責很多額外的事情,產品也在管,但還有學習技術的習慣。我現在基本上新出來一個語言,一個技術,我可能用一天、兩天,或者一周的時間,就會把這個東西大概學一遍,當然可能沒有實際的工作經驗,但是我都會去看。從里邊會吸收很多新鮮的東西,每一種新語言出來,比如說前兩年蘋果新出的語言,都會看一遍,可以不去用它,但是會在你現在工作的過程中有很多新的不同的認識和提高。
到了12年,離現在已經很近了,其實我就已經有這個想法了,去考慮做一個即時通訊的云服務。我就找我身邊的所有朋友,大家注意是朋友,跟你非常好的人,去問他們說,如果我做這么一個服務,那你們會不會用?我問了一圈,花三個月的時間,問回來,心情非常沮喪,沒有任何一個人說,我愿意用你這個東西。2012年和2015年,其實只差了兩年的時間,但這個世界又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什么變化呢?首先云服務這個概念,在2012年之后才普及,2012年之前,沒有任何人在說,我要做創(chuàng)業(yè),或者做一個項目的時候,我把我的業(yè)務上的東西,放在別人那里,12年以前是不可想象的。
還有一個事情改變開放的平臺,還有開放的這些SDK,在2012年之前也很少有人說愿意用別人的東西,放在我的業(yè)務里。那個時候剛剛友盟才做了一點點東西出來,無關痛癢,也不是我的核心業(yè)務,這個東西可以用別人。從這里慢慢開始撕開一個小口,慢慢大家開始用。
其實這個開放平臺最早教化的是什么呢?用QQ賬戶登錄,用微博賬戶登錄,可以把你的東西分享到微博,那時候還沒有微信,有這么一個開始以后,大家慢慢熟悉了,還可以這么系統(tǒng)地來對接,于是慢慢這兩年普及了。
你如果做了一個正確的事情,但選擇了一個錯誤的時間,一個錯誤的地點,其實你也不一定能做得成。于是2012年,我調查一圈回來,我就回頭去做我的工作了。當年已經想出來去創(chuàng)業(yè)的時候,你再回去做你手頭工作的時候,就會發(fā)現非常無聊,度過了一個特別無聊的2012年和2013年。
2013年的時候,又有一個新的想法,我一直有個夢,我這么多年一直在做兩個事情,一個是通訊,一個是社交。我對社交非常非常癡迷,中國國內所有這些社交產品都做過非常透徹的研究,開心網、人人網、微博、微信、朋友圈,互聯(lián)網社交生于約泡,興于雞湯,死于電商,當你朋友圈都開始轉雞湯的時候,這個社交平臺基本快死了,轉電商的,基本快完蛋了。每過一次春節(jié),就會完蛋一個社交平臺,或者每過兩次春節(jié),基本上開心網、人人網、微博、微信也是這個節(jié)奏。微信的控制力度還是很好,但其實今天也控制不住了。
我也想做這個即時通訊的社交產品,它是一個社交產品,核心是即時通訊。其實現在融云的平臺上,現在提供服務的平臺上,我在后臺可以看到,有十幾家創(chuàng)業(yè)的APP,即時通訊特別好。
我做這個的時候,特別有信心,即時通訊特別懂,做了三、四個月發(fā)現,我所有研發(fā)的成本和精力,全都投入在了做即時通訊這一件事情上,我發(fā)現之前過高地估計了自己,其實不是過高地估計了自己的技術,是過高估計了上面投入成本的高低問題。其實反過來,應該是過低了,把它想小了,我發(fā)現這個事情太煩了,因為各種原因,這個項目沒有做下去,一半就停掉了。
為什么呢?因為時間已經到了2013年的年底,2013年年底的時候,我和我們現在融云的幾個聯(lián)合創(chuàng)始人,正是因為有做這個產品的痛苦,這也許已經開始是一個商機了,于是就把兩年前放下的一個點子想起來,在2013年的時候,又找我的朋友調研了一群,我發(fā)現大家都說這個東西很好,如果有這個東西,我就可以怎么怎么樣了。即時通訊這個產品之前是什么樣的?老板說我這個APP,或者我的這個網站上要有通訊功能,技術的負責人你來做吧。技術負責人說這個做不了。所有的產品,你在融云這種服務出來之前,你會發(fā)現很少有APP或者網站有即時通訊的功能,不是因為他們不需要,不是因為老板不需要,不是因為產品經理不需要,是因為做不出來。當我們把這個東西做出來之后,每個APP都會發(fā)現,我需要通訊,我需要溝通。因為什么呢?你發(fā)現所有產品的用戶都是人,這個上面其實就是人和人在用這個東西,或者是這個人,這個C端的用戶,和運營這個APP的人在用這個東西。
既然是人在用,不可能人對的是一個冰冷的服務器,一旦技術的門檻被打破了以后,IDEA雨后春筍一樣爆發(fā)出來,于是這個事情就已經開始了。
然后2014年過完春節(jié),我們的團隊組成,開始去做這個事情,找了我原來在飛信那邊一些核心的同事,掌握核心技術的同事。其實剛開始就十幾個人一起,把這個東西構建出來,從第一行代碼就是純自己寫的,推翻了我們之前的經驗和架構。因為我們來到一個新的時代,是一個移動互聯(lián)網的時代,我們要為這個時代做一個事情。原來在飛信上積累的一些經驗,大規(guī)模系統(tǒng)經驗是有用的,但是原來那個時代都是互聯(lián)網的精神。在通訊上互聯(lián)網和移動互聯(lián)網有非常大的差別,重新設定了一個技術,搞定了這個事情。
經歷以上,從1994年一直到2014年過了20年的時間,回顧了一下自己,人生一半的時間都給大家回顧完了,也是我第一次。其實我沒有什么特別的目的,因為今天就講故事,我原來一般都說是要介紹業(yè)務,講講故事,我也覺得沒什么好講的,標題就叫平凡之路。
其實我是一個特別特別平凡的人,真的是,我心中那些不平凡的人,都是一些很牛的人,他們都有好的學歷,好的背景,然后有傳奇的經歷,智商非常高,做過非常偉大的事業(yè)。其實我覺得我跟在座的大家沒有區(qū)別,只不過我是一步一步走過來。
一會兒有90后的CEO,現在創(chuàng)業(yè)的人,85后都是老頭子了,我覺得自己還是挺平凡的,沒有什么特殊的。
第一個事情眼界決定高度
當你沒有認識到外界事物的時候,你對自己的認識其實是滿意的,一個人生活在一個城市里,那你覺得世界就這么大。那你走到外面,你走出這個國家,你走到世界上別的地方的時候,你會發(fā)現這個星球是這樣的,你從這個星球走出去,走到宇宙里,會發(fā)現宇宙那么大,只是你人能看到的宇宙,沒看到的宇宙有多大,不知道。我也帶過無數個團隊,帶過無數個開發(fā)人員,每個開發(fā)人員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知道多少,才能達到那個高度,這是客觀的,他不可能達到他不知道的高度。
有很多中國的程序員,其實我之前有這么一個定義,也沒什么不好說的,我覺得絕大多數中國程序員都是“票友”。絕大多數中國程序員根本就不是一個職業(yè)人士,你就不是專業(yè)區(qū)搞這個東西的。給我一個任務,我把它搞定就OK了。而職業(yè)是什么?比如說我學一門語言,比如說這個語言有30個關鍵字,然后這個語言比如有幾十個類庫,幾千個方法。絕大多數中國程序員會那么十幾個關鍵字,掌握幾百個方法,就能拿到一個很好的工資收入,絕大多數工作程序員都是這么干的。
很多中國程序員就不會翻墻,自己電腦上沒有翻墻設施,然后有問題呢,基本上是百度,基本上都是這個狀態(tài)。大家其實你不知道有這個東西存在的時候,你就不可能達到那個上限。
世界上大家都知道,絕大多數技術其實都是由美國來驅動的,國外的開發(fā)者來驅動,不一定是美國了。大家其實整個世界的IT產業(yè),都是生活在英文里。如果你只會百度,你也不會翻墻,那你查到所有資料其實是中文的。我問個問題,中文的技術研發(fā)資料和英文技術研發(fā)資料量的對比有多大差別?一個數量級,還是兩個數量級,還是三個數量級?
還有一個問題,新技術出來,你能拿到英文的是第一手的資料,中文的不知道是第幾手資料了,你可能看到一個中文的東西,大家開始討論的時候,可能那個技術已經出來一年、兩年了。當然這個現象越來越變得更好,計算機英語一定要掌握,只要看懂關鍵詞就行了。強迫自己看一、兩天英文網站,就不是問題了。
眼界決定高度,我覺得大家一定要去努力地做一個事情,是首先提升自己的眼界,通過周圍的朋友,通過你找到更好的渠道,比如像今天這樣的活動,或者更好的網站。
還有一個問題,相當多的開發(fā)者沒有每天閱讀的習慣。有大量的網站、微博、技術的門戶,他們其實每天都會有大量的新的業(yè)內知識,一些好的技巧方法傳授出來。那我昨天在面試一個人,我就問他,我說你的技術都是怎么學來的?他說我在工作中今天遇到一個問題,我就用百度搜索一下,搜索到答案,這個技術我就會了。我就問他,你一輩子能遇到多少個問題呢?你一天可能遇到10個問題,你把它們都百度解決了,一年365天,一年就幾千個問題,你就幾千個知識點恩掌握了,我可能今天一晚上學一門語言。大家一定要去做主動的閱讀。
因為我在2002年當中做的時候,我母親跟我講過一句話,說你孩子你選擇了這個IT行業(yè),當時我畢業(yè)的時候兩個選擇,第一我可以回家去做公務員。第二選擇出來搞IT,你可以有兩個選擇,一個是你可以每天很沒有壓力地去做一輩子。還有一個你選擇IT這個行業(yè),你注定要苦一輩子,信息量是變化最快的行業(yè),必須要注定去學習,去進步。我自己認為,如果一周沒有主動地去閱讀,去看其他的東西,我的感覺就是已經被這個行業(yè)所淘汰了,就一周。我自己就是給自己這么一個感覺。
比如說一個周末出去玩了,有兩天沒有看任何東西,在我眼里,這個世界就變了個樣子,所以說每天輸入的信息量非常大,大家每天必須要有固定閱讀的習慣。而這些固定閱讀的話,國內現在也有很多好的媒體,好的門戶,今天就不一一列舉了,其實大家可以在網上好好看一看。
有些朋友我就問他說,你每天都怎么去獲取最新IT行業(yè)的知識,他給我回答,說我每天看網易科技、騰訊科技、新浪科技。其實我覺得不搞IT的人,也可以看那個東西,無非就是一些IT新聞,其實就是大家平時中午吃飯的一個談資,其實有很多專業(yè)門戶的網點,會告訴你很多專業(yè)的知識,除了技術還有產品。
每個程序員都應該是一個雜家
我在微軟一段工作的經歷,我閱讀了一些微軟內部的資料,我會發(fā)現微軟給大家團隊的定位就是,其實每一個人,我們當時團隊模型其實有大的主要三個角色:產品、研發(fā)和測試。其實是三個圈,正常的話,你三個圈,中間畫三條線,把大家聯(lián)系起來,組成一個三角。
但實際上微軟的團隊模型是什么?這三個圈是互相交疊的,這三個圈中間連接的部分是沒有空隙的,要求你每個角色都要懂其他角色懂的東西。我在做程序員的時候,我是當時出活質量最高的。一個產品經理交給我一個需求的時候,我在開發(fā)的過程中,我會去跟他討論這個產品邏輯和交互的問題,我會說你這樣設計是不對的,基于我的知識。
然后跟產品經理探討,產品經理說果然是,我當時從產品角度沒有考慮周到,我會站在技術角度去跟他講產品。
我跟測試人員打交道的時候,比如我改了一行代碼,改了某個地方,我跟測試員說,你去測吧,他會把整個系統(tǒng)測一遍,我就改動一段代碼,提前會預估出來,我跟這個測試員說,我因為改動了這個地方,可能會在這個地方和這個地方會有問題,你要著重測一下,無論質量和效率都有提高。
你做任何事情的時候,都應該站在其他角色,其他領域知識上去考慮這個問題,當你能做到這樣的時候,你在這個團隊中就是一個非常非常優(yōu)秀的角色,如果你是這么一個優(yōu)秀的角色,你以后無論在這個團隊,還是任何團隊里,都能發(fā)揮非常大的價值,無論是你未來去做管理者,還是未來轉行去做其他的,包括你去做更深層的技術,去做架構,沒有任何一個架構師是不懂業(yè)務,不懂產品的,這塊也是大家以后再工作中需要非常注意的,一定要去學一些產品的理論、測試的理論,交互的理論,還有項目管理的知識,你要對這個東西有概念。
優(yōu)秀的人在什么地方都是優(yōu)秀
發(fā)現人的認知模型有這樣一個模型。首先一個人能夠認識到什么東西是對的,這是第一。
第二是,在知道什么是東西是對的情況下,愿意去做對的事情。
第三步,把自己認為對的,愿意做的事情做好。其實我覺得優(yōu)秀的人,都至少要達到這樣一個思維模型,在我的團隊里,我是一個特別有潔癖的人,我會經常要求我的團隊里面,他們在寫中英文混雜的東西的時候,英文會有一個標準寫法的,寫一個英文單詞的時候,首字母要大寫。如果你遇到一個縮寫的時候,所有字母要縮寫,你遇到一個品牌的時候,你要按照那個品牌的方法去寫。
還有一個要求,數字和英文左右有漢字的時候,都要加一個空格,這些都是基本常識,然后這個常識就告訴我團隊成員了,每個人都確認,他們都已經知道了。但是他們在工作中仍然不按這個去做,這是我說的,第一點他們知道正確認知了,很多人不知道正確認知,你要去探求正確的認知是什么。互聯(lián)網已經足夠發(fā)達了,你在網上一定能夠找到正確的認知是什么,找到了以后,認不認同它?我的團隊里還有些人不太認同這些東西,想怎么寫就怎么寫。如果你是這樣一個人的話,不可能成為更優(yōu)秀的人。
你知道了什么是正確的以后,去努力達到,有的簡單,有的復雜,價值觀是OK的。這一點也是大家特別要注意的,以后你做任何事情的時候,你就要了解什么是正確的,認同正確的理念,愿意按正確的理念去做事情。
Who are you working for?
這是一本書《你為誰工作》。里邊講的東西,一定是說你是為你自己工作的,不是為你的老板工作的。有很多人并不理解,說你是為誰工作,我們每個人都是為了自己更好的生活。
但是我舉一個例子,尤其是今天講到創(chuàng)業(yè)公司、創(chuàng)業(yè)者,講到程序員大家之間的關系。我記得很多年前,四、五年前,周鴻一寫過一句話,我非常認同,你在今天這個公司,今天這個崗位上努力辛苦的工作,有一天為了什么?他舉了一個例子,可能不是普遍情況,但我會覺得特別贊。
你那么優(yōu)秀的工作,你周圍的人都看在眼里,當有一天他們出去做一個偉大的事情的時候,他們會想起你,把你帶上。這個說到創(chuàng)業(yè),創(chuàng)業(yè)和合伙人的關系了,發(fā)現你這么優(yōu)秀地工作,你不一定是創(chuàng)業(yè),比如說你的同事跳槽到一個更好的公司,有更好的待遇,他們公司缺人的時候,會把你挖過去。為什么每天更優(yōu)秀,做更好的自己?有無數的機會等著你。越來越多的公司在做內推?不靠正常的渠道去招聘,靠員工推薦你的朋友。
其實我覺得無論說為了什么,至少這句話很有意思,值得好好去體會,以我來舉例子,我在這次創(chuàng)業(yè)的時候,我原來在飛信那邊工作的部門,我大概管理300多人,我出來創(chuàng)業(yè)的時候,一共帶了三個人出來。我從這300多人里找了3個人出來跟我一起創(chuàng)業(yè),成為我們公司的合伙們。他們其實之前都是在自己的崗位上非常優(yōu)秀的,得到我的認可,才跟我一起出來,你到底為什么今天要在這個崗位上好好的工作,我覺得今天介紹一個例子,希望大家能有些體會。
積累
這個東西不用說,大家每天都在做的事情。但是積累還是要有一個意識和目標的,我前邊有一張片子會在2007年會想去創(chuàng)業(yè),那個時候我就發(fā)現什么人也不認識,我只會有一個idea,能寫一段代碼,我也不認識投資人,我也不認識能幫我做渠道的,我也找不到一個辦公室、孵化器,我補液認識其他各個角色,什么人都不認識,我發(fā)現其實很難的。你應該對自己的未來至少有個初步想法的時候,你要達到那一步的時候,你需要的東西,從今天這一刻起就要思考思考,需要什么,我的東西如何來獲得。
對于我個人來講,我這一次做融云最大的收獲,其實并不是這個事情本身,因為我們做的事情叫開發(fā)者服務。中國所有的創(chuàng)業(yè)者都是我的客戶,所有創(chuàng)業(yè)者都是我的客戶,我都和他們成為朋友,這個對我人生未來的發(fā)展是一筆非常巨大的財富,這是一個非常巨大的積累。
大家做任何事情的時候,你要想一想,你今天寫的這段代碼,可能對你以后人生沒有那么大的用處,但是你今天去觸碰了這一個領域,你今天去學習了這樣一個知識,今天去結交了這樣一些朋友,會認識了這樣一些渠道,其實對你未來都是非常有幫助的。
也希望大家能夠提前往前看兩年,對自己未來有一個初步的認識,也知道有一些積累的內容和方向。這樣你回過頭來看的時候,你就會發(fā)現,當時做的事情都是非常非常值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