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已經(jīng)不再驕傲
原創(chuàng)那支筆
時光拉回到2007年,當喬布斯在舊金山Macworld大會上介紹iPhone時,他惡狠狠地把其他手機黑了個遍。特別是對于觸控筆,他毫不留情,“誰想要這家伙,簡直是瘋了吧,用了一次,丟一邊,以后再也找不到,我看還是算了吧!什么觸控筆,洗洗睡吧!”
而再往前倒10年,1997年蘋果在發(fā)布Newton時,喬布斯對設計師說,除了那個帶筆的方案,其他隨便給我10個都成。足見他多么反感。
除了筆,對于尺寸,喬布斯也是錙銖必較。當年的iPhone之所以定在3.5英寸,就是為了握持感最棒??墒?,現(xiàn)在呢?好吧,蘋果走龐然大物路線了,12.9英寸的iPad,這或許是碼農(nóng)或設計師的福音,但對于用戶來說真的有必要嗎?
而且,那款Apple Pencil并不像Surface一樣自帶,而是要賣99刀。還真是心黑?。?/p>
喬布斯最臭名昭著的便是他的死硬,而他最具個人魅力的同樣也是這一點。因為堅持,所以偉大。每一次的拍板,他都能賭贏,這才是格局和大氣魄。
但是以庫克為代表的繼承者們顯然沒有把這個堅持到底。想當年,他勉為其難讓微軟用戶可以通過PC同步iPod,最終使得iPod成為了現(xiàn)象級產(chǎn)品。
但是在他2011年駕崩之后,蘋果卻迅速滑向了他最初反感的方向。妥協(xié),還是妥協(xié)。媚俗,依舊媚俗。
小平板
除了那個筆,當年喬布斯在2010年10月就提出了平板電腦的春天,并且著力以小巧精致取勝。在他看來,分析師提供的數(shù)據(jù)已充分表明10英寸屏是提供最佳app體驗的尺寸。
他認為,10英寸屏的照片顯示要足夠酷,使得那些用小屏的用戶感到悲傷,而且還可以很好地平衡手指的操控位置。無論是敲擊、滑動、拖拽都可以一氣呵成的完成,而不用操心大屏的盲點區(qū)域。
結果,一年之后,喬布斯仙逝,蘋果立馬推出了iPad mini,遠離了他的初衷。
大手機
2010年,iPhone 4基本上就是喬布斯堅持的結果。當時,有人提出做大手機,但被喬布斯否決了。當時有記者詢問蘋果的計劃時提到了三星的Galaxy S,喬布斯的回答只有兩個字:蠢笨。
喬布斯給出的理由是,當你的手無法操控全屏,這件事就不那么性感。
而就在喬布斯去世一年后,蘋果推出了iPhone 5,變長了,之后就是更大個的iPhone 6和iPhone 6 Plus。
擬物設計
喬布斯對于蘋果軟件的設計要求就是擬物,因為這樣會很有生活品質。譬如,他跟設計師說在設計日歷時可以模仿他的灣流噴氣式飛機座椅。郵箱可以有背景,書柜要有木架,記事本就像一個書記簿。
同樣還是他去世一年后,當年深受喬布斯喜愛的設計師Scott Forstall被炒魷魚,到了iOS 7,一切擬物的圖標都被清洗。
慈善項目
1997年,喬布斯重返蘋果,就終結了所謂的慈善項目。他坦言要把蘋果帶回商業(yè)社會,讓它重新贏得利潤和尊重,當然再創(chuàng)造了豐厚業(yè)績之后,喬布斯也在以他的方式回饋社會,比如資助波諾的基金會進行艾滋病研究,但他本人并不是捐贈人。
2011年,庫克接手蘋果,他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讓蘋果重新回到了慈善項目之中。也許是因為利潤夠大,也許是他的愛心比喬布斯更大,總之,件件事他都要逆反,就像一個被壓抑很久的青春期躁狂癥騷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