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實的圖靈:并非萬事成謎
電影《模仿游戲》引進的有點“晚”了。這部電影在2014年獲得了奧斯卡獎中的最佳改編劇本獎,可直到2015年夏天才正式引進到國內(nèi)。這么一部數(shù)學家艾倫·圖靈的傳記片,鐵桿影迷恐怕已經(jīng)通過各種渠道看過了,而由于題材的緣故一般影迷可能又不感興趣。但結果和我們猜測的不大一樣。盡管不是一部大熱門電影,它還是吸引了很多影迷去電影院觀看。宣傳方的朋友說,本來以為這樣的電影宣傳只是“一日游”,可觀眾的熱情讓她非常感動。
像上文說的,這部電影的劇本改編自圖靈的傳記《艾倫·圖靈傳——如謎的解謎者》。如果要評價一下,這部電影大概是“四平八穩(wěn)又充滿戲劇性”。這么說是因為電影的結構平穩(wěn)、表演到位,情緒起伏都經(jīng)過設計,說是所謂“沖獎”影片也不為過。同時,影片故事主要聚焦在圖靈在戰(zhàn)時幫助破譯德軍密碼這一段,略去了傳記中圖靈豐富的人生經(jīng)歷,并且把他塑造成了孤獨的天才,走的是一條獨自爭取勝利的荊棘之路。這種處理讓電影的戲劇性大增,淚點滿滿,可是這樣一來,也多少落入了同類電影的俗套。
平心而論,用“俗”來批評這部電影不太公平,但我們除了欣賞電影,自然也對圖靈本人有著巨大的興趣。在這里,我們不妨對比一下真實的圖靈和電影中的圖靈。
艾倫·圖靈出生于1912年英國倫敦,一個英式公務員家庭。這一代英國人注定要經(jīng)歷兩次世界大戰(zhàn),親歷自己生活的日不落帝國從超級大國的位置上退居二線。圖靈的求學經(jīng)歷和當時很多同一階層的男孩近似:早早離開父母進入公學,之后進入牛津、劍橋這樣的大學學習。如果英國社會一成不變,他們恐怕會成為公務員、軍官或者工程師,效力于大英帝國。
同樣和很多男孩一樣,圖靈對于這種生活安排不能說是適應,在公學里他經(jīng)常被人欺負,自己也不太能照顧好自己,哪怕是他擅長的數(shù)學,一開始的成績也不出挑。在公學中,他結識了一位好朋友,也萌生了最初的愛情。他喜歡上了一位名叫克里斯托弗的男生,兩人常一起學習。至少在公學里,男孩之間的友誼只要沒有過火的表達,大概不會被認為是同性戀。不幸的是,克里斯托弗患有結核病,在某一年假期中去世。
這段感情影響了圖靈的一生,后來他一直和克里斯托弗的母親保持聯(lián)系,時常通信。我們?nèi)缃衲軓乃粝碌墓P記和信件中找到關于這段感情的諸多文字,盡管是少年之愛,讀來也令人動容。
圖靈漸漸表現(xiàn)出了數(shù)學才能,1931年他進入劍橋大學國王學院,1934年畢業(yè),之后留在國王學院繼續(xù)研究。1936年,他提交了的第一項重要成就《論可計算數(shù)及其在判定問題上的應用》。這篇論文討論了當時數(shù)學領域非常熱門的話題“可計算問題”。在論文中,他設想了一種奇特的機器:擁有一個筆頭,能夠在一條無限長的紙帶上左右移動,根據(jù)紙帶上的信息進行操作。圖靈證明,這臺機器能夠解決任何數(shù)學問題。圖靈在解決這個問題時,上承數(shù)學研究中理論程度極高的數(shù)論領域,同時又用一個非常形象化的思想實驗來處理問題。我們之后會看到,這種將最抽象和最具象融為一體的風格會貫穿圖靈一生的研究。
1936年的論文只在專業(yè)領域引起了一些反響。但正因為對這個領域的研究,讓圖靈了解了另一位大數(shù)學家阿隆佐·邱奇。和如今不一樣,在那時的歐洲,博士學位并非學術工作的“標配”。盡管圖靈已經(jīng)發(fā)表了極具原創(chuàng)性的論文,但他還不是圖靈博士。1937年到1938年,圖靈遠涉普林斯頓大學,師從邱奇完成了自己的博士學位,之后回到劍橋繼續(xù)研究。和電影中孤獨天才的形象不同,圖靈周圍是活躍的科學家們,希爾伯特、維特根斯坦、羅素、凱恩斯……還有一群普通人不是很熟悉的科學家都曾在劍橋教學。圖靈對當時的數(shù)學和工程成就非常熟悉,這讓他在二戰(zhàn)爆發(fā)后得以在另一個領域大放異彩。
1939年,希特勒的潛艇不停破壞英國的補給線,空軍轟炸英國的各大城市。納粹沒有組織起對英國本土的跨海進攻,卻希望通過這種手段讓英國人不戰(zhàn)而降。這一年,圖靈應征加入了皇家海軍,在軍情六處管理的一個情報機構從事密碼破譯工作。這一段經(jīng)歷也成了《模仿游戲》的故事主線。
人類發(fā)明密碼由來已久,直到二戰(zhàn)時期,字母加密的基本思想還是沒有脫離用一個字母替換另一個。例如,我們可以將26個英文字母打亂,再將新順序和原來順序一一對應。寫好一段文字后,只要用新順序把原來的字母替換一遍就可以加密一段文字。接受信息的一方只要有一份新順序的字母表,就能成功的將信息解密到原來的狀態(tài)。這種簡單的密碼在千年歷史中已經(jīng)積累了各種破譯辦法,二戰(zhàn)中每天海量的無線電信息發(fā)送再用如此簡單的密碼就不堪一擊了。德國人發(fā)明了一種叫做“謎”(enigma)的機器,它配有一套接線、數(shù)個轉子,每天密碼員只要切換一下接線和轉子的順序,就可以切換全套加密手法。這套手段對于密碼員的操作非常簡單,卻制造出極為復雜的加密,在二十四小時內(nèi),對方的解密人員沒法摸清它的規(guī)律。只要這一天過去,解密者掌握的所有信息都可能作廢。
和電影表現(xiàn)的不同,圖靈的手法并非完全來自原創(chuàng)。他獲得了當時波蘭數(shù)學家為抵抗納粹制造的炸彈機,這臺機器能大量計算,盡可能快地找到接線和轉子的對應關系。圖靈天才地改進了這一臺機器,并不斷地領導自己的小組針對德軍的改變提供新的計算結果。他們請一家精密儀器制造廠制造了多臺,這讓他們在對付德軍密碼時占盡了先機。這一往事被當做機密塵封多年,戰(zhàn)后很長時間,德國人都不知道自己的密碼被英美兩國全面破譯。
當然,和電影中浪漫的情形不同,這臺機器并不叫做“克里斯托弗”而是直白的叫做“炸彈”。圖靈也不是一位孤膽英雄,他有一群聰明的合作者,更多辛勤工作的女性機要秘書。其中一些女性在三四十年代的英國,還曾經(jīng)沖破性別的藩籬,投身于解密工作。這個團隊駐扎在布萊切利花園,我們就是用這個名字回憶這段不見硝煙的英雄業(yè)績的。
在這幾年,圖靈曾和一位女士訂婚,她成了電影中的女主角。和電影中一樣,圖靈也向她吐露了自己是同性戀的實情。但那時的英國,無性婚姻是可接受的,嫁不出去卻是一場災難。這位女士一開始并不想解除婚約,但最終還是放棄了這場要變?yōu)楸瘎〉幕橐觥:碗娪爸胁煌?,圖靈后來和她沒有太多聯(lián)系。
戰(zhàn)后,一切回到正軌,但國際形勢已大變。戰(zhàn)爭中電子技術的應用讓各國都意識到了電子計算機的可能性。于是,在美國主要由馮·諾依曼領導的團隊開始發(fā)力。這位二十世紀的科學巨人發(fā)現(xiàn)了1936年圖靈的那篇論文,并要求他在EDVAC計算機團隊中的科學家和研究者閱讀這篇論文,圖靈的思想由此真正融入了進了計算機的研發(fā)。
在英國,參與了幾年不算成功的國家項目后,圖靈先是回到劍橋,又去曼徹斯特大學任教。此時,他已是英國電子計算機研發(fā)的重要人物。
在曼徹斯特,他也取得了另一項成就,即研究了植物形態(tài)的化學和數(shù)學基礎,以及動物斑紋的數(shù)學基礎。這個研究非常具有圖靈風格,將數(shù)學和具象可見動植物形態(tài)聯(lián)系起來??上?,這部分研究沒有形成完整的體系,生前也未能發(fā)表。在這幾年,他也熱衷于參加機器是否能夠思考的討論。在一篇寫給哲學雜志《心靈》的論文中,他提出一種叫做“模仿游戲”思想實驗,一男一女在房子中答話,企圖欺騙房子外面的人。他指出,如果我們僅僅根據(jù)和一個人簡單的交流就判斷他能夠思考,那么我們沒理由不對一臺機器一視同仁。這個思想,后來發(fā)展成了著名的圖靈測試。
正是在曼徹斯特,圖靈以他時不時的懵懂引來了大麻煩。他交往了一個年輕人,和他這位大學教授、一個紳士相比,這個人的社會階層不高。交往后不久,圖靈家中失竊。和電影中鄰居報警不同,圖靈認為他的男友偷了東西并自己報警。結果沒過幾個回合,警察就挖出了他倆的關系并當做意外收獲。圖靈堅持無罪辯護,劍橋知識界的朋友們也紛紛援助。最終,他的哥哥勸說圖靈認罪,并接受注射激素的化學閹割。
將同性戀定罪的法律在英國幾經(jīng)變化,戰(zhàn)后正是一段肅殺的時期。當時,一種新的思潮影響了大家對同性戀的認知,人們不僅將之視為一種道德上的墮落,還將它視為生理疾病。于是,同性戀者不僅要被羞辱、失去人身自由,還要被“治療”。傷害加上羞辱,羞辱加上傷害,這些都落在這位天才身上。1954年,圖靈為所有人制造了最后一個謎。他死在家中,咬了沾有氰化物的蘋果。他的去世讓很多人震驚??紤]到當時對他的“治療”已經(jīng)結束,他已經(jīng)像是一位名譽受損的名人,恢復了大學中的工作。而且,他熱衷于做金屬實驗,家中存有用于鍍金的氰化物,這些物品可能污染了他的食品。其實,我們沒有足夠的證據(jù)證明圖靈選擇了自殺。然而一切都已經(jīng)太晚,圖靈于1954年6月7日離世,享年41歲。
2009年,英國首相戈登·布朗在報紙上撰文,向圖靈道歉;2013年,英國司法大臣宣布英女王赦免圖靈的“犯罪”。據(jù)統(tǒng)計,在這一份迫害同性戀者的法案實施期間,共有四萬九千多人判罪,如今圖靈的家人和很多人一起請愿,希望英國政府宣布赦免當時所有被判有罪的人。
圖靈的天才令人著迷,悲劇讓人嘆息,傳記作家安德魯·霍奇斯稱他為“如謎的解謎者”。然而,并非萬事成謎,他的成就如此確鑿,不會因為時人的無知、狹隘和暴戾減低分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