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貨| 詳解產品不同階段如何做用戶畫像分析!
用戶畫像包括哪些方面?用戶畫像的建構方法?在做用戶畫像的時候我們應該注意哪些問題?
談到“用戶畫像”,伙伴們一個個似乎都很熟練,什么用戶屬性、用戶行為張嘴就來,但是你真的弄懂了用戶畫像的內涵和意義?用戶畫像包括哪些方面?用戶畫像的建構方法?在做用戶畫像的時候我們應該注意哪些問題?
用戶畫像的定義
用戶畫像是根據(jù)用戶社會屬性、生活習慣和消費行為等信息而抽象出的一個標簽化的用戶模型。構建用戶畫像的核心工作即是給用戶貼“標簽”,而標簽是通過對用戶信息分析而來的高度精煉的特征標識。
可能這個不夠直白,舉個例子說明一下,如果你經常購買一些玩偶玩具,那么電商網站即可根據(jù)玩具購買的情況替你打上標簽“有孩子”,甚至還可以判斷出你孩子大概的年齡,貼上“有5-10歲的孩子”這樣更為具體的標簽,而這些所有給你貼的標簽統(tǒng)在一次,就成了你的用戶畫像。
因此,也可以說用戶畫像就是判斷一個人是什么樣的人。(性別、年齡、興趣愛好、家庭狀況等)
那么,在我們弄清楚用戶畫像的定義之后,我們就要來思考用戶畫像的意義在哪了。
用戶畫像的意義
用戶畫像在階段和目標不同的時候承擔的使命也不盡相同,咱們分別針對三個階段來說說用戶畫像的意義:
1.初創(chuàng)期:產品還未定型
這個階段往往指的是公司剛剛創(chuàng)立,產品還未成形,需要通過用戶畫像來定義產品模式與功能的階段,這個階段你需要做大量偏宏觀的調研,明確你的產品切入的是哪一個細分市場,這個細分市場中的人群又有哪些特點,他們喜歡什么,不喜歡什么,平均消費水平怎么樣,每天的時間分配是怎么樣等等等等。
在這個階段,你做用戶畫像的意義在于為你的產品定義一個市場,并且你能夠清楚地知道這個市場能不能做,能不能以你現(xiàn)有的產品構思去做,做的過程中會不會出現(xiàn)一些與基本邏輯相違背的問題。如果分析之后可以做,那就立馬作出產品原型,小步快跑、試錯迭代;如若不行,趕緊換個方向、換個思路。
所以,這個階段的用戶畫像意義在于業(yè)務經營分析以及競爭分析,影響企業(yè)發(fā)展戰(zhàn)略。
2.成長期:產品運營中
在這個階段你公司產品已經被市場認可,各項數(shù)據(jù)處于一個上升期。這個時候用戶畫像所承擔的責任就又變了。在這個階段,你需要通過產品后臺所反饋的數(shù)據(jù)(顯性、隱形等,后文會介紹)進行整理,得出一個詳細的用戶畫像。
這里不像在初創(chuàng)期那樣做泛調查、抓宏觀,而是需要改變策略,從細節(jié)抓起。從每一次和用戶的交互中尋找用戶的真實需求。
比如你是做微信運營的,昨天的閱讀量和前天相比是多了還是少了?轉發(fā)數(shù)和收藏數(shù)都是什么變化?用戶留言是增加還是減少?后臺反饋怎么樣?通過這些對比,你大致就會得出結論,并指導優(yōu)化往后的工作。
如果是產品運營那涉及的數(shù)據(jù)就更多了,訪問數(shù)據(jù)、打開頻率、登錄次數(shù)、活躍時間等等,結合起來分析,用戶的需求會更加明確。
這下你該發(fā)問了,說:“你這不就是數(shù)據(jù)分析么?”對??!在某種意義上,用戶畫像的一部分就是來自于數(shù)據(jù)分析,那另外一部分來自哪?來自你對你用戶屬性的分解和跟數(shù)據(jù)的結合。
舉個例子:我是一家做母嬰的公眾號,昨天星期五,我是中午11點半推送的圖文消息,打開率不錯,然后周六我也中午11點半推送,結果在標題質量差不多的情況下,打開率降了不少,那你就會思考,為什么呢?
單憑數(shù)據(jù)肯定是看不出來,但你如果想到“關注我們號的都是孩子的媽,而媽媽們在周六中午一般都要在家準備午飯”這一點,問題就迎刃而解了。得出的結論就是中午這個點用戶一般在做飯,這就可以作為用戶畫像中的一點。如果再深挖呢?
我在中午發(fā)一篇關于廚房用品促銷的圖文,既能場景化推銷又能看同類商品哪個價位的購買人數(shù)最多,這樣是不是將用戶的消費習慣也篩選出來了?
有人會說,你這個不準確,那如果多發(fā)幾次呢?通過多種不同的手段去獲取用戶的反饋呢?多分析數(shù)據(jù),你的用戶畫像就會越來越準確。知己知彼才能百戰(zhàn)不殆。
所以,這個階段的用戶畫像意義在于精準營銷,使產品的服務對象更加聚焦,更加的專注,能更好地滿足用戶的需求,優(yōu)化運營手段,并提升公司的經營效益。
3.成熟期,尋找突破口
這個階段,產品已經很成熟了,公司也已經有了穩(wěn)定的運作模式,市場地位趨于穩(wěn)定,日常工作也大多以維護為主。這個時候,用戶畫像用來干嘛?尋找新的增長點和突破口。
當產品轉型時,老用戶會有什么樣的反應?離開還是成為新的核心用戶?新產品預計會有多少用戶導入?結合老用戶需求,新產品有哪些功能不能被遺棄?這都是你要考慮的問題。
這個階段的用戶畫像建議將初創(chuàng)期的泛調查與成長期累積的用戶畫像結合起來做,這樣對于新產品才有一個更好的保障。
好了,作用說完了,那我該如何去做用戶畫像呢?我連用戶畫像有哪些分類都不知道呢。別急,這就來告訴你用戶畫像怎么分類,都有哪些。
用戶畫像的屬性構成及其基本元素
分析用戶畫像的屬性及基本元素從四個維度分析,通過這四個大的維度分析再到底層元素分析,能將用戶變得更真實準確,它們是:用戶靜態(tài)屬性、用戶動態(tài)屬性、用戶消費屬性、用戶心理屬性。
1.用戶靜態(tài)屬性
靜態(tài)屬性主要從用戶的基本信息進行用戶的劃分。靜態(tài)屬性是用戶畫像建立的基礎。
比如:性別、年齡、學歷、角色、收入、地域、婚姻等。依據(jù)不同的產品,針對性地提取相關信息,并將這些信息進行不同程度的權重劃分。比如教育產品對學歷、角色、收入就比較看重,而對于婚姻、地域則不太感冒。
2.用戶動態(tài)屬性
動態(tài)屬性指用戶在再互聯(lián)網環(huán)境下的上網行為,娛樂偏好、社交習慣、出行方式、學習手段等,這些一定程度上能反映出一個用戶是否會對你的產品感興趣。
3.用戶消費屬性
主要包括消費水平、消費心理、消費嗜好等,反映用戶對于花錢的看法,是喜歡質量好的還是性價比高的?傾向于功能價值還是情感價值?這一塊需要好好琢磨,涉及到錢的事兒都是重要的事兒。
4.用戶心理屬性
這一塊指從用戶的生活、工作、感情、社交入手,分析這個人的價值觀,并針對性地改良產品。
在經歷上述四個維度的分析之后,你對于用戶畫像的基本分類應該有一個大致的了解了,需要注意的是,上面提到的所有屬性分類不一定在你的用戶畫像中都要用到,可能是選擇性地分析,具體可在后文構建用戶畫像的方法中知悉。
如何構建用戶畫像三步走:樣本篩選+信息收集+構建畫像
1.用戶樣本篩選
前期需要根據(jù)產品特性確定出產品目標用戶群所具備的基本特點,然后才能讓調研公司根據(jù)需求去搜集用戶樣本。
以音樂產品用戶為例,我們需要限定:年齡范圍、城市分布、使用頻次、使用時長、使用設備、收聽習慣等等。最終確定一個用戶樣本范圍。
2.用戶訪談
確定好范圍之后,針對性地挑選用戶做訪談,數(shù)量不一定要多,但是要盡可能地涵蓋不同的性格類型。
訪談中需要注意的是:盡量不要問用戶封閉式問題和帶有引導性的問題,并且注意不要忽略產品相關的問題。將用戶的習慣與對你們產品的意見結合,那得出的結論是非常有效的。
3.構建畫像
這一步將收集到的信息進行整理和分析并歸類,創(chuàng)建用戶角色框架(更全面地反映出用戶的狀態(tài)),然后根據(jù)產品側重點提取出來,進行用戶評估分級,并結合用戶規(guī)模、用戶價值和使用頻率來劃分,確定主要用戶、次要用戶和潛在用戶。
這就是構建用戶畫像的步驟,***你可以根據(jù)這個進行用戶評估、精細化運營和分類運營等等,做有針對性的運營,提高運營效率。
寫在***
經過一番論述,相信大家都明白用戶畫像究竟該怎么玩了,還是那句話,“紙上得來終覺淺”,最實用、最深刻的道理往往都源自于實踐當中。所以,大家在工作中多思考總結,發(fā)現(xiàn)問題并用方法論去解決它,相信就沒什么是不能克服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