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85碩士自曝“月薪過萬”工作難找:預期管理,才是成年人最大的解藥
本文轉(zhuǎn)載自微信公眾號「臨公子的后花園(ID:hi-lingongzi)」,作者臨公子。轉(zhuǎn)載本文請聯(lián)系臨公子的后花園公眾號。
“真的,今年太難找工作了。你都不知道有多難……”
今年大環(huán)境不太好,我收到了許多關(guān)于感嘆舉步維艱的留言。但接觸得越多,我越發(fā)覺:
找不到工作,有時不是能力問題,而是預期問題。
01
上個月和前同事因為工作上的事情,聊了1個多小時。正事說完,彼此免不了問問近況。
他突然嘆了口氣:“我現(xiàn)在的位置也很尷尬。”
同事開發(fā)出身,32歲,這次晉崗時對一個技術(shù)管理崗位頗感興趣,可了解后馬上猶豫了。除他以外,其他競選者都是30歲以下,有些人已有一定管理經(jīng)驗。
無論從哪點,他都沒啥優(yōu)勢。
糾結(jié)好幾天后,他索性就不提交申請了,結(jié)果呢,回過神來又懊惱不已。
這種情況,他已經(jīng)不是第一次出現(xiàn)了。
記得我們還是同事時,有一次他想提薪20%,原本斬釘截鐵地咬死必須加到預期薪酬,可聽說部門計劃限制每年的加薪名額時又猶豫了,“算了,等下次一起多提些。”
自我安慰一番,發(fā)現(xiàn)幾個資歷和能力都不如他的同事提薪成功了。郁悶得他兩三天都沒怎么說話。
他的邏輯是:
1、做了,就必須成功;
2、如果沒勝算就不做,這樣就不會失敗了。
咳咳,逃避雖可恥但確實有用,可正因如此,你會使勁搖著一面耀眼的flag,卻始終站在原地。
預期過高,導致內(nèi)心恐懼:算了算了,下次吧。
這種念頭多出現(xiàn)幾次,機會就算看到你都會繞道走。就算勉強嘗試,大概率將以失望收場。
幾番下來,再大的動力都將消耗殆盡。
許多人總覺得自己行動力不足、拖延癥纏身,實際上,往往不是行動力問題,而是你所謂的高要求,其實大可不必。
02
我很理解,現(xiàn)在不少人都志存高遠,渴望追求更閃亮的目標。
這想法當然OK,但假如一上來就擺出破釜沉舟的姿態(tài),很容易被現(xiàn)實擊垮。
我以前就是個標榜自我要求高的人,為此真心吃了不少苦頭。一拍腦袋覺得“這有何難?我也可以!”,然后吭哧吭哧一頓操作猛如虎,一抬頭,被慘淡的現(xiàn)實按在地上摩擦摩擦。
5分挫敗+3分不甘+2分郁悶,憋屈得我恨不得把大腿拍爛。
預期過高其實是一種損耗。
先不說達到目標是一個過程,而非一夜之間兌現(xiàn)。況且如萬維鋼說的:“你有你的計劃,這個世界另有計劃。”
脫離實際的預設(shè),反而很難落地。
英國前首相撒切爾夫人畢業(yè)于牛津大學化學系,有一次在餐會上遇到一位同樣化學專業(yè)出身的政治家,兩人就聊起來。
她問,為什么我們化學界很多人從政呢?
對方說,我們學化學的從一開始就會被訓練,在實驗室合成一個東西,能做出來7成我們會非常高興,而不會埋怨,怎么只有7成?
“每件事情只求做到7分就是成功的,這才適合做行政嘛。如果像數(shù)學家、物理學家每次追求100分的話,下一件事情很可能是0。你不覺得化學家這種思路,更接近現(xiàn)實嗎?”
我特別認同。
想的是否完美不重要,有幾分真的落地了才重要。何況就算落地也不可能100%,預期放低一些,給自己一些甜頭,才能持續(xù)發(fā)力。
蔣方舟在一篇文章中,也表達過類似觀點。
年少成名的她在30歲時突然明白,自己的人生目標是“穩(wěn)居二線”。有句話大家都聽過,“不想做將軍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但她觀察身邊人,一大半的痛苦都是源于沒有做好預期管理。
直至被過高的預期壓得喘不過氣。
這樣的事情比比皆是。
前陣子一位讀者說,他是985大學碩士畢業(yè)生,找了半年工作都沒找到合適的,年初的疫情又對就業(yè)市場造成直接沖擊,弄得他心急如焚。
聊了幾句后發(fā)現(xiàn),他理想的offer是月薪1萬以上、企業(yè)有一定規(guī)模、崗位與本專業(yè)相關(guān)。“我很多同學都能找到啊,我又不比別人差,怎么就找不到呢?”他心有不甘地說。
他不是找不到工作,而是找不到100%匹配預設(shè)的工作。
優(yōu)秀的人常有個毛病:自我要求過高。
喜歡緊拽著心中的那根金線,可降低幾分要求又何妨呢?
是不是可以先找到一份工作,再考慮發(fā)展?是不是可以試試小公司或創(chuàng)業(yè)公司?是不是未必非得專業(yè)對口的offer?
把自個兒端得越高,選擇面就越小。
時任哈佛校長的德普·福斯特曾在一場畢業(yè)典禮中說: “請大家記住,今天是你畢業(yè)的日子,也可能是你人生中最成功的一天。因為未來你可能會發(fā)現(xiàn),你只是一個很普通的人。”
聽起來有些喪,卻能幫你認清局面。
身段放低一些,觸碰到的機會就多一些,將來的可能性才多一些。
03
尤其在嘗試新事物時,這種預期管理,就顯得尤為關(guān)鍵。
有人寫了幾個月公眾號來問我:為什么粉絲還沒暴漲呀?有什么方法嗎?
我:???
大兄弟,我寫了幾年都沒暴漲好么。你一上來就想暴漲,考慮過我這種兼職碼字的108線小號主的心情了嘛?
咱先試試行不。
誰都不能保證只要做了什么就能實現(xiàn)目標。所以,但凡你想有所突破、有所創(chuàng)新,一定要留出試錯空間,而不是信誓旦旦地揚言下一秒就要做整條街最靚的崽。
步伐小一些,反而跑得更快。
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哈斯商學院教授Gustavo Manso就提出過一個觀點:對失敗的容忍,是激勵創(chuàng)新的必要條件。
這種容忍,本質(zhì)上就是預期控制。
如果你留意觀察會發(fā)現(xiàn),厲害的角色,從不制定一步到位的計劃。
- 華為在初期,也沒想過有朝一日要去做芯片吧?
- 騰訊最開始,也沒想出能推出微信這么個顛覆型產(chǎn)品吧?
- 蘋果創(chuàng)建時,還覺得賣個人電腦這點子可真夠牛X的。
- Netflix租賃DVD時,也不可能想到它今后會變成自制內(nèi)容的流媒體巨頭。
你以為他們都是規(guī)劃到萬無一失才動手做的?
若真如此,黃花菜都涼了,只有被早早沖入戰(zhàn)場、吃飽喝足的勝利者踩踏的份兒。
想嘗試新事物,幾乎不可能原地開掛或是平穩(wěn)向前,都是起起落落地在曲折中前進。
想要成功,首先要放低預期,允許自己失敗。
04
當然,不是說讓你走另外一個極端,對自我毫無要求,允許自己混吃等死。
而是說,別太死盯著理想目標,也別太放大不利因素的影響。
今年大環(huán)境不太好,很多人收入降低、 求職受阻、生活品質(zhì)下降、瞅啥都惶恐不安,腦海中不斷循環(huán)跑著“怎么辦”的彈幕。
其實,你的焦慮源于預期落差。
就像前兩天有人問我,臨公子,全球經(jīng)濟今年都不景氣,普通人要怎么應(yīng)對啊?
我的答案很簡單:努力工作,好好掙錢,多給自己拓展幾條收入渠道。
并沒有什么特別之處。
如經(jīng)濟學家薛兆豐說的那句話:
宏觀好壞就像全球平均氣溫,你要是關(guān)心人類的命運,平均氣溫有價值。但是你今天要出門辦個事,它真沒什么用。
人么,不都是三起三落活到老,這點兒小風浪真不至于把一艘船打翻。
收入上:經(jīng)濟環(huán)境不好時先解決溫飽問題,找工作先生存后發(fā)展。況且許多人本來就沒什么明確的目標,多嘗試看看沒準有驚喜。
生活上:買不起星巴克,掛耳咖啡也很香啊。喝不起喜茶,一點點也挺好嘛。
投資上:過分指望逆風翻盤還是算了吧。多數(shù)人翻盤不成,變成翻車。查理·芒格大爺說得好,一個好的投資心態(tài),降低預期很重要。危機中,誰虧得少,誰就是贏家對吧。
最后我想說——
我們總喜歡把預期掛在山頂,而嚇得自己邁不開腿??傁矚g把自己看得太重,而百般猶豫下手太輕。
現(xiàn)實與預期相距過大,最遭罪的是你那顆搖搖欲墜的玻璃心。
這世上,沒有那么多非做不可的事。
別動不動和自己死磕,放心,機會永遠都在。路還很長,退一步海闊天空。
作者簡介:臨公子,LinkedIn中國專欄作者、多家財經(jīng)/職場平臺簽約作者,一枚理性愛財?shù)墓た飘a(chǎn)品汪。新書《你缺的不是努力,而是變現(xiàn)的能力》當當熱賣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