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盟+馮成蹊:2021年,小程序可能出現的幾個新爆發(fā)點
2020年的上半年,小程序呈現出整體上升的趨勢,再加上小程序+私域新組合出商業(yè)化潛力,讓市場一度對小程序的期待都很多。但2020年的下半年,小程序的發(fā)展并未達到市場預期,包括上半年拿到大流量的開發(fā)者,也遇到了留存和變現方面的瓶頸問題。
近日,友盟+馮成蹊接受了見實的采訪,他提到,小程序的熱度暫時不會退去,不管是和App做結合,還是落到CDP(持續(xù)數據保護技術)中,都是一個大的機會,但需要考慮清楚如何將其真正落到私域用戶運營上去。
(圖為:友盟+馮成蹊)
而對于已經獲得流量,但遇到留存和變現問題的企業(yè),則建議他們考慮借助資本補齊相應的資源,以及通過產品和運營將重度用戶的使用習慣和資產快速轉移到App上。
2021年,視頻號、看一看、搜一搜都是不錯的流量入口。開發(fā)者如果能抓住這些入口流量的增長,再結合小程序的鏈路完成轉化,一定會是一個爆發(fā)的點。
以下為采訪內容:
見實:對于去年小程序發(fā)展中出現的問題,以及今年發(fā)展的預測,你最近有哪些觀察、思考和總結?
馮成蹊:第一,疫情之后,很多流量都傾斜到了本地生活、社區(qū)電商和教育等行業(yè),但下半年馬太效應開始在小程序和小游戲的流量里顯現。
第二,公域流量獲取成本越來越高,甚至在部分平臺小程序開始出現整體下跌的趨勢。部分頭部小程序開始跟傳統(tǒng)互聯(lián)網運營的網站、App和其他業(yè)務做結合。
擅長互聯(lián)網的企業(yè)正在將小程序納入自身的企業(yè)運營體系中,將小程序作為其中一個流量入口。這一步不是為了去拓展客戶,而是占用不同平臺的觸點,配合整體的生態(tài)矩陣做服務。
以某頭部汽車門戶網站為例,他們剛開始并沒有把小程序結合App的運營經驗真正落實到一些具體的目標;但是在下半場,他們會開放一些流量給到達人直播或者品牌資訊,將小程序作為觸點引流到官網或者App完成評價、成交等環(huán)節(jié)。
第三,只在小程序生態(tài)做業(yè)務的商戶可能會遇到一些問題,比如無法突破平臺本身的一些限制,去做到更高的變現或者留存等。所以不管是企業(yè)微信還是其他的SCRM,在運營到一定階段之后,都會有一定的瓶頸。這個瓶頸落地到私域上,可能就是怎么更好的變現和復購。
因此,下一步需要思考的是,如何將小程序內私域用戶和App內私域用戶做融合,或者以更好的運營方式去關聯(lián)二者并進行分析。
見實:小程序遇到增長瓶頸應該怎么辦?會不會如外界所說,小程序會逐漸演變?yōu)锳pp導流的前置場景?
馮成蹊:我們跟一些教育團隊聊過,他們十幾人的團隊借助小程序風口,很快做到了千萬MAU,但也遇到了一些問題:
第一,流量來得特別快,他們并沒有提前做好流量留存的運營計劃;第二,如何針對這些流量去變現,甚至去改變自己的公司戰(zhàn)略。
這背后的原因是,商家的行業(yè)背景并不深,地域、學科、用戶等偏向性也不明確,很難扛住行業(yè)巨頭的在小程序上的降維打擊。
因此,我有兩個建議:
第一,考慮外部資本幫自己去補齊資源方面的能力。
第二,通過產品和運營將重度用戶的使用習慣和資產快速轉移到App上。比如,如果小程序存在一定的限制,可以在小程序和App兩端都做,但通過功能和體驗上做差異化,也可以將變現的概率變得更高。
見實:小程序+私域的玩法已經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組合,你認為這個組合還有哪些可優(yōu)化的點?
馮成蹊:首先,雖然小程序的獲客成本比較低,但是在獲客之后的小程序體驗上其實還沒辦法做得特別重。
其次,對很多企業(yè)來講,小程序的定位不太清晰。之前好多企業(yè)把小程序當做獨立端或渠道來,利用平臺開放的小程序能力來實現用戶最后的成交轉化。但是在成交行為完成后,并沒有后續(xù)的運營規(guī)劃。其實,小程序交易并不適合成為整個鏈條的最后一環(huán),而只是整個鏈路中的一個輕體驗觸點。
比如,某共享單車的客戶早期只做App,積累了幾十萬的用戶規(guī)模,在開發(fā)了小程序之后,用戶達到了幾何量級的增長。目前微信小程序用戶已經占到了整體用戶的90%,App只占很小的一部分。
問題是這種短鏈路交易的留存并不好做,現在要考慮往App中導流,但嘗試過App端的折扣券和返現,用戶從小程序端下載并遷移到App端的意愿都不強。
所以,如果想把整個鏈路做長,都要做好留存、用戶時長等維度的轉化,目前在小程序里面還沒有驗證出比較好的方式;如果要App上做運營,也需要找一個和自己業(yè)務結合比較好的點才能做好。
見實:小程序在2020年從被寄予厚望到熱潮消退,過程中和私域結合出過不錯的組合,2021年是否還會有新組合出現?
馮成蹊:在整個移動化過程中,小程序僅次于APP,但高于網站,是比H5體驗更好的移動端的承載體。
小程序的出發(fā)點就是要輕,但整個轉化和沉淀又需要做的很重。用戶通過小程序去了解App功能的過程中,能快速地幫商家觸達到大量的用戶,進而轉化為自己的App用戶。
如何做到這一點,我有以下幾點建議:
首先,要分析小程序的用戶在不同平臺的分布情況,用更低的成本做觸達。
其次,要盡可能縮短整個商業(yè)路徑,將自己的業(yè)務與對應的平臺的小程序做好結合。
比如,抖音小店找不同的MCN或者達人生產內容,從而完成爆款的打造。并將產品鏈接到小程序上,完成整個獲客到成交的交易閉環(huán)。
另外,我們還看到小程序去年前半年的大趨勢很多,市場對其期望比較高。但經過半年的發(fā)展與環(huán)境變化,各平臺小程序發(fā)展也呈現出不同的偏好趨勢,平臺也逐漸結合自身特點推出適合小程序運營的工具。
比如,微信還是會逐步推出更精細化的小程序運營工具,去扶持一些品牌在私域流量里的發(fā)展,這一點依然值得期待。
見實:2020年像CDP、CEM這種細分環(huán)節(jié)的數據服務的投資很熱,你怎么看這個領域的機會與發(fā)展?
馮成蹊:整個私域用戶運營,發(fā)展到最后其實就是數字化的用戶管理和精細化管理。CDP類似于企業(yè)的用戶數據中臺或用戶管理的支撐數據庫,主要用來幫助客戶理解為什么要建立用戶管理中心,及如何做精細化運營等。
但客戶來而言,一個簡單的CDP工具就足夠了,即將用戶基礎數據接入到CDP池子里,才能展現出一個完整的用戶畫像,進而才能針對不同用戶偏好做好觸達。
同時,CDP最早可能只是一個企業(yè)內的部門在使用,后邊會逐漸積累出足夠的行為特征和標簽,開始在不同領域結合上下游推出不一樣的工具和玩法。因此,整個CDP的發(fā)展方向會越來越受重視。
見實:在你看來,今年還有哪些新的機會和趨勢?
馮成蹊:第一,小程序的熱度暫時不會退去,不管是和App做結合,還是落到CDP當中,都是一個大的機會,但需要考慮清楚如何將其真正落到私域用戶運營上去。
第二,騰訊官方可能會放出更多的流量、運營方法論和成功的商業(yè)化路徑,這里我覺得還會存在一個大的機會。
第三,我覺得在頭條系和快手等大流量場,還會存在一個大的機會。但這個機會可能跟微信私域不太一樣,他們更多的是從自身商業(yè)化的節(jié)點直接切入到關注自己的用戶,通過小程序等商業(yè)閉環(huán)完成變現,再用這部分變現完成新的裂變和增長。
因此,我們建議開發(fā)者多去關注新的平臺政策或工具,這里很可能存在一個巨大的可挖掘的商業(yè)化金礦。
見實:零星的平臺政策發(fā)布對市場可能起不了太大作用,有什么因素會促成你說的金礦爆發(fā)呢?
馮成蹊:我自己研究了之前幾輪爆發(fā)的原因。對開發(fā)者或者企業(yè)來說,比較吸引的點是平臺在商業(yè)化方面如何讓開發(fā)出更多的流量入口。
最近從騰訊的角度上來看,視頻號、看一看、搜一搜都是不錯的流量入口。開發(fā)者如果能抓住這些入口流量的增長,后面再結合小程序的鏈路完成轉化,一定會是一個爆發(fā)的點。
但從傳統(tǒng)頭部視頻大V的培養(yǎng)時間來看,這個機會的出現可能會比較晚,或者說不會像其他平臺那樣出現流量的集中式爆發(fā)。
見實:對比市場上第三方數據服務商,友盟+的核心優(yōu)勢在哪里?
馮成蹊:對于友盟+來講,核心優(yōu)勢在以下幾方面:第一,多平臺的數據統(tǒng)計。目前友盟+除覆蓋微信、支付寶兩大主流平臺外,還支持百度、字節(jié)跳動生態(tài)全線小程序的數據分析。
第二,通過全域數據放大企業(yè)數據資產價值,友盟+數據銀行不僅可以幫助商家完成PC端、App端、小程序等觸點的數據獲取、歸因、私域數據跨端分析和沉淀,通過友盟+的全域數據可以全面勾畫用戶群體畫像/偏好,放大數據價值,打破小程序“用完即走”的“魔咒”,形成更持續(xù)的商業(yè)價值轉化。
第三,全方位多端的全域運營觸達方案,包括App推送,公眾號推送、小程序的訂閱消息等多種用戶運營觸達方式。幫助開發(fā)者/商家基于私域數據進行分享裂變,實現更精準的用戶觸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