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為什么會從Google辭職?
圖片來自 Pexels
每當我身邊的朋友聽到我從 Google 辭職的消息,都會不約而同地問我:“那么,接下來你打算去哪兒?”
“哪兒都不去。”
“所以,你打算開公司?”
“不。”
“那么,你打算干什么?”
話語之間暗含的問題是:“你打算如何賺錢?”老實說,我還不知道。
我想開始一段新生活,至于謀生的問題還沒有具體打算。但是他們都不相信。
如果沒有找好下家,誰會從 Google 辭職?是被解雇了嗎?還是不想透漏商業(yè)秘密?
然而,實際情況非常簡單:我在做長期的打算。我堅信,如果我專心鞏固自己的基礎實力,就能爬到更高的位置,并享受沿途的風景。
雖然我非常堅定自己的決定,但他們總是不相信我,這讓我很煩惱。我在意的不是他們是否信任我,而是他們沒有理解我的計劃。
愛因斯坦曾說過:
如果你無法通過簡單的方式解釋清楚某件事情,則說明你對它的了解還不夠多。
所以,我寫了這篇文章,主要是為了提煉我的想法,分享我的經(jīng)驗。
01有目標的生活
良好的決策都需要健全的框架。如果想建立生活的目標,就必須先搞清楚生活的意義。
這是一項很有必要的投資,它不僅能夠幫助我實現(xiàn)飛躍,而且也是將來評估決策的標準。
注意:這是我個人的定義。我并不敢斷言這種方式適合于每個人,而且我的想法也會發(fā)生變化,但是我覺得不會出現(xiàn)太大變化。
這是我對自己多年以來的錯誤、遺憾以及珍貴回憶的反思。雖然還不夠完整,但我會進行驗證并不斷迭代更新。
①健康與快樂
長期擁有理智且充實的生活。體驗豐富的生活,享受過程。這需要清晰的頭腦、積極的生活態(tài)度,并充滿活力。必須管理負面情緒和精力狀況。健康的身體是提高工作效率的基礎。
②效率
做正確的事情。不要浪費時間,騰出時間來做重要的事情。這需要劃分優(yōu)先級,提高專注力和生產(chǎn)力。
必須控制精力分散、拖延癥以及無精打采。頭腦清晰、精力充沛以及對負面情緒的適應力是基礎。
③關系
與朋友和家人建立深厚而有意義的聯(lián)系。重質(zhì)而非量。
④經(jīng)歷
增加人生閱歷。人生苦短,要經(jīng)歷的事情很多。為什么不盡力去嘗試?工作日埋頭于工作,周末空閑時間看電視和刷朋友圈,這并不是我想要的美好生活。
我的愿望清單上有很多想做的事情:建造自己的房子,徒步穿越巴拉契亞小徑,做一部單口喜劇節(jié)目等等。
⑤影響力
共同建造更美好的世界。天地廣袤,世事瞬息萬變,但我們不能就此屈服,而應該不懈地追求進步。這一直激勵著我,我認為為社會做出貢獻是我的責任。
02工作不適合我
由于我建立了這樣的人生目標,因此傳統(tǒng)的工作不再適合我。普通的工作給不了我想要的生活。
在 Google 工作雖然有各種好處,比如金錢、地位、成功、各項福利,但這些并不是定義有意義的生活的因素。
最重要的是,這種工作的很多方面與我的目標發(fā)生了沖突。這不是 Google 特有的問題。
雖然 Google 也有一些自己的問題,但總的來說,它提供了更多的機會,可以讓我追求有意義的生活。
但這還不夠,即使“最好”的工作也不能滿足我的需求,因此,我別無選擇,只能開辟自己的道路。
全職工作會限制我的時間,而且還會限制我所能擁有的經(jīng)驗。一份全職的生活會強加給我一張時間表,我所有的生活都必須圍繞這張時間表。
每一個涉及時間的決定都必須優(yōu)先考慮工作。這意味著實際上我的時間并不屬于自己,更像是從老板那里借來的。即使他們慷慨地給予我寶貴的假期,也必須獲得使用的許可。
有些老板比較仁慈,所以晚上和周末不必加班,但前提是我完成了所有的工作。
而且我也沒有任何選擇。我不能每周只工作 20 個小時,也不能每年夏天休 3 個月的假。一天不上班都不行。
由于生活的時間被做了明確的分割,我只有晚上的 4 個小時和周末兩天,因此幾乎沒有獨享的寶貴時間。
有人可能會說:“剩下的時間還有很多。”從理論上來說,沒錯。
但在實踐中,工作占用的時間太多了。工作之余,根本沒有精力做我自己想做的事情。
我會告訴自己,辛苦了一天,我什么都不想干,我需要充電。于是,我就會躺下來刷劇。但這只是一種逃避,并不是解決方案。疲憊感會影響我的幸福和效率。
如果說工作的目的是為了賺錢,那么工作之余根本沒有時間和精力來享受自由,那么意義又何在呢?
還有人可能會說:“你應該努力讓自己充滿活力。”當然,我可以更加努力,然而工作的一些基本性質(zhì)限制了我的靈感。
首先,工作很單調(diào)。專業(yè)化的工作缺少創(chuàng)造力和多樣性,而這對于我們的生活至關重要。
其次,缺乏選擇。如果情況好一點,我會擁有一定的“自主權(quán)”,但這些自主權(quán)都有明確的界限。
就像喬布斯所說:“大人們總是會告訴你,不要去打破條條框框”。
遇到情況比較差的時候,我就只能唯命是。無論是哪種情況,我都必須激勵自己去做一些沒有選擇或忍受認知失調(diào)的工作。這是一個雙輸?shù)拿},因為動機必須是內(nèi)在的。
此外,有些公司與讓世界變得更美好的原則背道而馳。業(yè)務影響才是重中之重,而社會公益只是錦上添花。
口頭上說不要誤會,我們一直在認真思考產(chǎn)品對人們的影響。但是,在制定決策時,業(yè)務影響和社會公益永遠不會被公平對待。
雙贏固然理想,但就算只有業(yè)務影響也夠了。而采用數(shù)據(jù)驅(qū)動的公司會故意這樣做,因為這樣做可以增加股東的價值,而且很容易量化。
但這種方式并不能建設更美好的世界。如果讓世界變得更美好不是優(yōu)化的目標,則得到的結(jié)果也必然不佳。
03失去的東西
我肯定會失去工作中的方方面面,從穩(wěn)定的薪水到物質(zhì)享受。然而,享受這些需要付出諸多代價,這促使我做出了辭職的決定。
穩(wěn)定的薪水提供了我們渴望而不可及的穩(wěn)定性。即使擁有一家成功的企業(yè),本質(zhì)上也是不可預測的。
這個月盈利,說不好下個月就虧損了。你要為公司的成功與失敗負責。
在傳統(tǒng)的工作中,你不會受到這樣的影響。雖然這種安全感在短期內(nèi)會讓人覺得很舒適,但從長遠來看,你付出了獨立的代價。當你依靠別人謀生時,就無法掌控自己的命運。
只有通過其他方式謀生,才能獲得真正的自由。到那個時候,工作就成為了一種選擇,而不是宿命。
而其他福利就更不值得一提了,比如美味、營養(yǎng)且免費的美食,設備齊全的健身房,經(jīng)驗豐富的教練授課,充滿活力的辦公空間,定期與思想領袖、藝術家和運動員交談,當然還有按摩。
Google 有一個“很偉大的福利”:每年為員工提供一次免費按摩(價值 60 美元),作為回報,員工需要承受無限的工作壓力。
好了,我有點跑題了。雖然這些福利非常誘人,但我們不能因小失大,再多的休息室、壽司和名人演講都無法填補沒有成就感的工作留下的空白。
04下一步的計劃
我的想法是,專注享受過程,其他的一切都隨緣。
這與我過去的生活形成了鮮明的對比。以前的我只注重結(jié)果,所以最后大失所望。我覺得我們應該專注于基礎,首先保證健康開心的生活,然后才是事業(yè)。
①打好基礎
這里的基礎指的是健康的習慣。良好的習慣能讓我們事半功倍,相反壞習慣會拖累我們前進的步伐。
我的首要任務是建立一個強大的基礎,因為改變習慣需要付出巨大的代價,但是堅持好習慣其實很簡單。
實現(xiàn)這一目標的最有效的方法是,集中精力一次只培養(yǎng)幾個健康的習慣:
- 基本習慣:每個新習慣都會形成一個穩(wěn)定的基礎,你可以在此基礎上輕松地培養(yǎng)其他習慣,并最終形成乘數(shù)效應或多米諾骨牌的效應。
- 堅持鍛煉新習慣:每個新習慣都是反饋循環(huán)中的一個數(shù)據(jù)點,可以幫助我培養(yǎng)建立好習慣的技能。
②健康與快樂
我不打算一開始就確定“正確”的習慣,而是從某個切入點入手,并通過緊密的反饋循環(huán)進行迭代。
在這個過程中,從錯誤中吸取教訓是不可或缺的一環(huán)。每周我都會自我反省,并在接下來的一周中將學習到的經(jīng)驗付諸實踐。
以下是一些有助于我反思的問題:
- 當前狀態(tài):我滿意嗎?我是否理智且專注?
- 挑戰(zhàn):我是否經(jīng)歷了負面情緒或低能量?為什么?
- 改正:出現(xiàn)這種情況是因為某個習慣嗎?如果沒有,哪些新習慣可以幫助我克服這些障礙?
我打算從下面這一系列習慣入手:
- 健康飲食有助于長壽和提高精力水平。
- 冥想有助于集中精力以及平復心情。(每天兩次)
- 鍛煉可以延長壽命、減輕壓力和保持頭腦清醒。(每周三次)
- 高質(zhì)量的睡眠有助于長壽和提高精力水平。(每天 8 個小時)
- 日記可以管理好情緒并培養(yǎng)積極性。(一天一次)
有人可能會說:“看上去沒什么大不了的。難道你不能一邊工作一邊培養(yǎng)這些習慣嗎?”
理論上來說,可以。但實際上根本行不通。不是因為我沒有嘗試過。我知道這些習慣不算多,但是維持習慣需要時間和精力。
我也曾嘗試過一段時間,但我希望能夠在今后的生活中將這些習慣穩(wěn)定地堅持下去。
有時,我不得不做選擇:工作還是我的幸福,究竟哪個更重要?
③效率
做正確的事情。最常見的失敗模式是沒有完成任何計劃,或被忙碌的工作淹沒,無法騰出時間來做一些重要的事情。
做正確的事情需要確保兩點:劃分優(yōu)先級(正確的事情)和執(zhí)行(做)。
- 為了確定“正確的事情”,我需要全面了解所有的任務以及劃分優(yōu)先級的過程。
- 為了“做”,我需要騰出時間來行動,并克服舊的壞習慣:無精打采、拖延癥以及精力分散。
這些話聽起來有點模糊,那是因為我還沒有具體的解決方案。我只有一個問題陳述和一組要求。我的計劃是通過迭代發(fā)現(xiàn)解決方案,并以這些要求作為標準。
因為沒有任務就無法測試生產(chǎn)力系統(tǒng),因此我會做幾件事情來測試我的效率。
主要目標是磨練能夠提高效率的技能,因為這是一項可轉(zhuǎn)移的技能,也是受益最大的一件事情。而且這件事情本身的成功也是一大好處。這篇博文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這樣做主要是為了迫使我培養(yǎng)自己的生產(chǎn)力,同時也可以幫助我完善自己的想法(又一個反饋循環(huán))并鍛煉我的創(chuàng)造力。
與之前的目標類似,我會通過緊密的反饋循環(huán)來加速我的進步。
以下是一些有助于我每周進行反思的問題:
- 當前狀態(tài):我做了什么?什么方法有效?
- 挑戰(zhàn):我給哪些任務劃分了錯誤的優(yōu)先級?工作上的主要阻力是什么?
- 改正:出現(xiàn)這種情況是因為某個習慣嗎?如果沒有,哪些新習慣可以幫助我克服這些障礙?
④關系、經(jīng)歷、影響力
在這個階段,我的大部分精力都會用于打下堅實的基礎。但是,我也希望通過以下努力讓整個過程更加愉快。
人際關系:每周我都會積極地聯(lián)系一些非本地的朋友。之所以強調(diào)非本地,是為了幫助我加強與周圍或附近的朋友之外的人員之間的聯(lián)系。
經(jīng)歷:這次自我提升之旅本身很新穎、很刺激。我的博客也收獲了很多。以前我從未從事過寫作,但這一次我的博客引起了很多人的共鳴,讓我有機會與他們?nèi)〉寐?lián)系,這讓我感到十分溫暖。
影響:我希望自己的博客能夠讓其他人反思自己的人生。
05接下來的計劃
下面,我們來解決實際的問題:如何維持生計?我不知道,但我覺得這不是一個問題,原因如下:
- 我不看重傳統(tǒng)意義上的成功。因為雖然在別人看來我在金錢和事業(yè)上取得了成功,但我還是不開心。
- 我的人生還很漫長。我存了很多錢,而且生活開銷不大,也沒有房貸的壓力。
- 我單身,所以沒有家庭的負擔。我可以趁著這段時間冒險。很多年長的同事都說,此生最大的遺憾就在于此,他們希望在建立家庭和承擔起房貸的壓力之前能抓住這樣的機會。
雖然我不知道該如何賺錢,但是對于自己想要從事的問題領域已有了一些明確的想法。
在反思為何無法過上有意義的生活時,我注意到了一個直接的原因:我與技術之間有著不健康的關系。
從社交媒體的心理健康缺陷,到嚴重影響效率的智能手機無處不在,這些成為了我發(fā)展人際關系和積累技術經(jīng)驗的阻力,而這也是普遍流行的一個問題。
這是我們這一代人都面臨的問題,這個問題不僅影響了我們,我們的父母,甚至還影響到了我們的孩子。
我們才剛剛開始意識到這個問題,但沒有人知道如何解決。
我的計劃是,在今后的生活中更有目標地使用技術,我相信我的學習可以為其他人提供價值。這是一個迫在眉睫的問題,其中有許多價值值得創(chuàng)造和捕捉。
損失:從 Google 辭職是一項實驗,好處無限多,但同時也有一些損失。
我唯一的成本是機會成本,而回報是無限豐富的生活。我稱之為實驗,是因為我承認也許我無法擁有一切,也許我把今后的生活想象的太理想了,也許我太不懂得珍惜以前的生活了。
然而,即使失敗也算是一次小的成功。如果到頭來,我不得不回去工作,那么我也會以更好的狀態(tài)投入工作,因為我擁有健康、快樂、高效的生活。
此外,在經(jīng)歷過兩個極端之后,我就能夠更好地平衡兩方面,而且也不會再糾結(jié)“得不到的就是最好的”。
即便是出現(xiàn)最壞的情況,也無所謂,因為:
雨果:所謂活著的人,就是不斷挑戰(zhàn)的人,不斷攀登命運險峰的人。
作者:Suket Karnawat,CSDN 彎月翻譯
編輯:陶家龍
出處:https://suketk.com/why-i-quit-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