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指尖”到“云端”:騰訊推出技術公益數字工具箱,公益組織免費申領
公益數字化進入2.0時代,正在從“指尖”走上“云端”。
8月31日,2022年“99公益日”即將啟動之際,騰訊正式推出技術公益數字工具箱(簡稱數字工具箱),將提供包括云資源、辦公協同軟件等在內的多種數字權益,以及數字化發(fā)展咨詢支持,幫助公益組織打通數字化轉型升級的“最后一公里”。
騰訊用戶研究與體驗設計部(CDC)總經理、騰訊技術公益平臺發(fā)起人陳妍表示:“技術與公益的結合,碰撞出了許多‘奇思妙想’,解決了很多機構和個人的‘燃眉之急’。如今,公益數字化進入2.0時代,技術助力公益,不但要‘授人以魚’,
更要‘授人以漁’,通過完全免費、開箱即用的數字工具箱,騰訊希望幫助更多公益機構共享數字化的便利?!?/span>
據了解,該數字工具箱由騰訊公益慈善基金會發(fā)起,以騰訊技術公益平臺作為統一申請入口,集合了騰訊云資源(含騰訊會議),以及騰訊問卷、騰訊樂享、企業(yè)微信、騰訊文檔、騰訊微云、CoDesign等系列數字化資源,面向在中國內地(大陸)依法注冊或者登記的社會團體、社會服務機構、基金會等社會組織,普通高等學校、科研院所等事業(yè)單位開放免費申領,解決公益組織數字化“入門-上路”問題。同時,以免費的數字工具箱+專業(yè)志愿顧問組合,幫助公益組織更快上手數字化方案。
據騰訊基金會《2021公益數字化研究報告》數據,近7成公益組織負責人表示對數字化有需求,但66%的公益組織在數字化領域的投入僅占總募資額的1%以下。公益組織的數字化轉型,面臨“資金、技術、人才”三重壁壘。
數字化資源不會用、不夠用,一直是制約公益組織發(fā)展的“卡脖子”難題。
早在PC互聯網時代,大量公益組織就被缺乏最基礎的網站建設能力困擾,無法邁出建設公益網站的第一步,限制了項目發(fā)展和接觸到受助者的能力。為此,騰訊云聯合專業(yè)制作公益網站系統的“極益公益平臺”,通過云鏡像的方式,為公益組織提供了快速搭建專業(yè)的公益網站的能力。幾分鐘內,就能完成一個公益網站系統的安裝和初步配置。這也是騰訊云技術助力公益的早期探索。
如今,隨著軟硬件技術的發(fā)展,云計算因其無需投入底層IT設施建設、按需索取、便于擴容的特性,也走入了千行百業(yè)。在這個過程中,公益組織從單純的“受助方”,開始轉變?yōu)閿底只摹跋刃姓摺薄?/span>
擁有17年信息無障礙行業(yè)經驗的專業(yè)機構——深圳市信息無障礙研究會,使用騰訊云云服務器、數據庫、對象存儲等服務等,陸續(xù)上線了專業(yè)無障礙問卷、無障礙活動發(fā)布小程序、“無障愛”互動H5等產品,幫助障礙人士更方便的參與無障礙活動,還為視障工程師創(chuàng)造了工作機會,獲更多職業(yè)選擇。
后疫情時代,線上協同、遠程辦公成為新常態(tài),“見事不見人”的工作方式,讓靠愛心和時間連接參與者的公益組織遭遇新挑戰(zhàn)。公益組織的日常管理與辦公協同,更加離不開數字化的加持。
藍天救援隊是一只民間公益性救援隊伍,隊員們平常各自有正式工作,接到救助信息時才緊急集結救援,過后又回歸各自生活。他們通過騰訊樂享,進行人員和隊伍管理、組織專業(yè)培訓、發(fā)布活動任務、遠程指揮救援。來自各行各業(yè)的熱心人“擰成一股繩”,有效提升了公益救援能力。
成都市精神文明辦使用企業(yè)微信搭建文明興蓉平臺,連接起280萬志愿者,解決了全市志愿者的管理問題。通過企業(yè)微信的居民群運營,還提升了成都市民參與志愿服務的熱情,實現了居民向志愿者的持續(xù)轉化。
騰訊公益慈善基金會秘書長葛燄表示,公益項目落地環(huán)節(jié)的數字化需求高,但功能缺口大,行業(yè)對數字化充滿期待。騰訊基金會將從資源、共建、創(chuàng)新三個緯度,助推技術公益落地,做好技術公益的先行者和發(fā)動機。
除了此次發(fā)布的數字工具箱,騰訊在技術助力公益方面的探索也由來已久,涵蓋了技術開源、能力開放、產品共創(chuàng)等多個領域。去年12月啟動的“騰訊技術公益創(chuàng)投計劃”,重點關注了缺乏資金資助、技術支援、運營指導、傳播渠道、志愿者能力的社會企業(yè)和公益組織,鼓勵社會專業(yè)力量通過技術能力應對公益痛點和社會問題,將進一步激發(fā)公益數字化的創(chuàng)新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