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機接口減肥大法來了!自動減少暴飲暴食頻率,無明顯副作用
本文經AI新媒體量子位(公眾號ID:QbitAI)授權轉載,轉載請聯系出處。
有正在(或者打算)控制體重的盆友嗎?
但當一堆美味佳肴擺在你面前時,是不是常常又饞涎欲滴?
不過現在有個幫你控制食欲的新招兒來了:插入腦機接口。
這算是不靠意志力也能減肥了吧!
而且這個方法還是經過實驗證明的——
實驗結果顯示,給體重超標者植入大腦刺激裝置后,可以控制他們暴飲暴食的欲望,從而幫其減重。
經過6個月的食欲控制,這些參與實驗的體重超標者平均掉秤10斤。
值得注意的是,在此期間并沒有加上其他的減重手段;而且這個腦機接口減肥大法目前沒觀察到什么明顯的副作用。
相關實驗由來自斯坦福大學醫(yī)學院和賓夕法尼亞大學的研究團隊合作完成,研究成果論文已登上了Nature Medicine。
下面來看看具體實驗過程。
控制半年,效果顯著
實驗初期,在給參與者植入腦機接口前,研究者先對他們進行了一個月觀察,并記錄下大腦中食欲相關區(qū)域的活動情況。
先前已有研究表明,大腦中一個叫伏隔核(nucleus accumbens,簡稱NAc)的區(qū)域對食物敏感,這里的某些活動可能會讓人產生暴飲暴食的沖動。
測試數據顯示,當被試遇到他們很喜愛的食物時,大腦中NAc的低頻振蕩功率明顯升高。
并且問卷調查的結果也表明,此刻被試們確實很想大吃一頓。
而在平時,包括當被試們遇到一般的食物的時候,他們腦子中的NAc區(qū)域并沒有出現類似狀況。
一個月后,進入到實驗的下一階段:研究者給參與者們植入大腦刺激裝置來輔助他們控制食欲。
這個腦機接口的電極瞄準了NAc區(qū)域。對于每位被試,研究者都根據他們的食物偏好對設備進行了個性化編程,來識別和阻斷高度NAc區(qū)域的特定活動。
當腦機接口感受到目標活動時,可以獨立開啟或關閉其電脈沖。
被試們佩戴這個裝置的時長達6個月。
研究者跟蹤調查發(fā)現,隨著時間的推移,被試暴飲暴食的發(fā)作頻率明顯下降,其中一位被試的暴食癥最后甚至消失了。
(由于符合條件的志愿者較難尋找等,本實驗的被試一共只有2位)
并且在此期間,腦機接口工作狀態(tài)良好,沒給人帶來什么負面影響。
除此之外,在6個月之后,大家還欣喜地發(fā)現,參與者們的體重平均減少了11磅左右(約10斤),BMI指數也向正常水平靠攏了。(BMI指數在18.5-23.9之間為正常)
腦機接口已用來輔助多種治療
事實上,通過腦機接口來控制人類行為并不是全新的概念,此前已有科學家使用植入式設備來輔助治療帕金森病等疾病患者。
2020年,西班牙的研究者們使用腦機接口幫助50多名中風患者恢復上肢運動,結果表明在腦機接口的輔助下,患者的恢復效果比傳統(tǒng)治療更好。
并且在治療結束后半年后,這些改善效果仍然存在。
至于通過腦機接口來治療肥胖癥一事嘛,其實在今年4月份,馬斯克也提過這個構想。
小馬哥在接受Ted采訪時曾表示,他的腦機接口公司Neuralink有望采用技術解決病態(tài)肥胖問題。
當時,紐卡斯爾大學神經接口專家Andrew Jackson教授評價稱:雖然這一想法尚未經科學證實,但是看起來是可行的。
現在這個研究成果,也算是在一定程度上證實了“用腦機接口輔助治療病態(tài)肥胖”的想法吧。
研究者簡介
最后,再來看看研究團隊是什么來頭:斯坦福大學醫(yī)學院和賓夕法尼亞大學的研究者們共同主導完成了本實驗。
論文一作,Rajat S. Shivacharan現為斯坦福大學神經外科的博士后,主要研究方向是神經工程、神經科學、神經調控,和突觸耦合電場。
論文通訊作者,Casey H. Halpern,賓夕法尼亞大學神經外科系博士,現任賓大神經外科副教授。
對于這項實驗,Halpern教授表示:“臨床試驗結果令人激動。”
不過目前的樣本量和多樣性都不夠,相關研究仍在繼續(xù),未來還有更多受試者將參與臨床試驗。
最后,話說將來若在某個深夜突然饞得想大快朵頤時,是不是也能給大腦加個裝置來打消這個念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