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亞迪400萬、特斯拉200萬,新能源車企KPI定得有點高
??想了解更多關(guān)于汽車的內(nèi)容,請訪問:???
如果連夢想都沒有,那還造什么車呢?
在過去幾年里,汽車市場總體在持續(xù)萎縮,但新能源汽車卻在逆勢增長。這樣的對比同樣反映在了車企的 KPI 上。
在為 2023 年設(shè)定目標的時候,傳統(tǒng)車企普遍持悲觀態(tài)度,目標定得很保守;而主攻新能源汽車的品牌都想著趕超,普遍有非常激進的計劃。
作為新能源汽車行業(yè)最強勢的車企,比亞迪和特斯拉都定下了野心十足的目標。這些目標是否合理,能否實現(xiàn)?
比亞迪:年銷量400萬輛,實現(xiàn)起來難度大
比亞迪是 2022 年最令人矚目的車企。其銷量持續(xù)逆勢增長,超越了一眾合資品牌,成功登頂汽車銷量排行榜。
在全球范圍內(nèi),比亞迪的銷量超過了特斯拉,成為了新能源領(lǐng)域的世界第一。
進入 2023 年,比亞迪將力爭保持住高速增長的勢頭。有消息稱在比亞迪內(nèi)部的電話會議中,總裁王傳福預測 2023 年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容量是 900-1000 萬輛,并將年度銷量目標定在了 400 萬輛。
對于這個傳聞,比亞迪官方?jīng)]有肯定,但也沒有否定,而是打了個太極:“受疫情影響,市場、消費需求及供應鏈體系等存在很多不確定性,因此公司對 2023 年銷售目標不好判斷?!?/span>
這樣的回復基本就是默認了 400 萬輛的年度銷量目標。
400 萬輛,這是一個中國車企從來未曾觸及的高度。福特、本田的年銷量在 400 萬輛上下,可以排到全球第七或者第八。
這個目標合理嗎?
比亞迪 2022 年銷量為 186 萬輛,同比增長了 155%。理論上,比亞迪只要保持 2022 年的增長速度,就能輕松達成目標。
但事情并沒有那么簡單,市場的容量、車企的產(chǎn)能都是有限的,擴張的阻力會越來越大,所以高速增長是難以維持的。
根據(jù)中汽協(xié)的數(shù)據(jù),2022 年 11 月中國市場新能源汽車的滲透率達到了33.8%。
2023 年,如果新能源汽車滲透率保持在35%的水平,按全年汽車總銷量 2700 萬輛計算,中國市場新能源汽車的銷量將達到 945 萬輛,增長率 43.2%。
比亞迪在 2023 年的下限是在國內(nèi)和整體市場保持同步增長(增長率 43.2%),在海外保持高速增長(300%),對應的銷量約為 280 萬輛。
至于比亞迪的上限,就難以預測了,畢竟在 2022 年初也沒人能預測比亞迪會成為中國銷量最高的品牌。
比亞迪要達成年銷量 400 萬輛的目標,有很大的挑戰(zhàn)性。不過,400 萬輛作為企業(yè)內(nèi)部的目標是用來沖擊的,就是要有挑戰(zhàn)性才有意義。
特斯拉:年增長50%,肯降價就沒難度
特斯拉官方尚未明確公布 2023 年的銷量目標。不過,馬斯克在很早以前就說過,特斯拉要在 2030 年實現(xiàn)年產(chǎn)銷 2000 萬輛,為此需要保持 50% 以上的年增長。
2022 年,特斯拉的目標就是實現(xiàn) 50% 的增長率,銷量從 93.6 萬輛提升至 140 萬輛。
2023 年,特斯拉應該還是會保持增長率 50% 的目標,對應的銷量是 197 萬,取個整就是 200 萬輛。
從產(chǎn)能上來看,200 萬輛也是一個比較合理的數(shù)字。
根據(jù)業(yè)內(nèi)著名專家 @朱玉龍 的分析,特斯拉目前在全球的產(chǎn)能一共 225 萬臺。
其中中國上海工廠 120 萬輛、美國加州弗里蒙特工廠 55 萬輛、美國德州奧斯汀工廠25 萬輛、德國柏林工廠 25 萬輛。
200 萬輛的目標能否實現(xiàn)呢?
從市場的需求來看,特斯拉的全球訂單積壓量在 2022 年 7 月 27 日達到峰值 47.6 萬輛,隨后逐漸下降至 12 月 15 日的低點 14.4 萬輛,說明新增訂單量在減少。
在中國,特斯拉訂單量持續(xù)下降,多次降價促銷也無法阻止這種趨勢。無奈之下,特斯拉上海工廠破天荒的開始減產(chǎn),這與往年加班加點沖擊銷量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在美國,越來越多的新款電動汽車也對特斯拉形成了沖擊。截至 2022 年第三季度,特斯拉在美國新注冊電動汽車市場的份額為 65%,低于 2021 年的 71% 和 2020 年的 79%。
不過,特斯拉并不會坐以待斃,其單車利潤高達1萬美元,還有很大的降價空間。
馬斯克最近在訪談中曾表示:在經(jīng)濟衰退期間,他接受降價讓特斯拉的利潤率變得很低,甚至接受負利潤率,只要自由現(xiàn)金流水平保持良好。
他解釋說:現(xiàn)在特斯拉可以低利潤率賣車,甚至虧錢賣車,但將來,特斯拉的車型可以通過 OTA 實現(xiàn)自動駕駛功能。
自動駕駛功能可以賣很多錢,一下把利潤賺回來。這是特斯拉獨特的競爭優(yōu)勢,其他汽車公司都做不到。(訪談內(nèi)容引自微博 @于欣烈)
如果 2023 年特斯拉一下子降價幾萬元,相信特斯拉的店里又會恢復往日人潮涌動的狀態(tài),中國消費者向來是最講究實惠的。
在美國市場,特斯拉還將迎來一大利好。按原來的推廣政策,每輛電動汽車可獲得最高 7500 美元的抵稅優(yōu)惠,但是每家車企獲得補貼的上限是 20 萬輛。
特斯拉的銷量早已超過20萬輛,所以現(xiàn)在是以沒補貼的狀態(tài)與有補貼的對手競爭。
2023 年美國《2022削減通脹法案(IRA)》法案正式生效。該法案移除了美國20 萬輛新能源汽車補貼車輛上限,特斯拉將重新獲得補貼,競爭力大增。
特斯拉完全有能力完成增長 50%、銷量 200 萬輛的 2023 年度目標,前提是特斯拉讓出一部分利潤。
在 2023 年,我們不妨期待一下特斯拉大降價。
寫在最后
特斯拉和比亞迪的崛起讓每個人都感受到了汽車行業(yè)正在發(fā)生的巨變。
這場巨變還會持續(xù)很長時間,行業(yè)還充滿變數(shù),特斯拉和比亞迪也許會成為新時代的豐田和大眾,也許會棋差一招最終走向沉淪。
我們且看它們在 2023 年的表現(xiàn)吧。
更多精彩原創(chuàng)內(nèi)容請關(guān)注微信公眾號:智能車指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