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響數字化轉型成功的關鍵因素有哪些?
數字化轉型工作對企業(yè)來說很重要,因此大家都希望了解到底哪些因素決定了轉型的成功率?實踐中,影響轉型成功的因素實在是太多了,其中比較重要的三個方面包括:天時、地利、人和。
(一)天時
所謂天時,就是時機很重要,轉型要懂得借勢。強調的是把握時代的大趨勢,這里有技術方面因素,有文化方面因素,也有政策方面因素。
轉型太早,容易當最早一批“踩坑”的炮灰,轉型太晚,又有可能已經掉隊被甩沒了:
有些數字化創(chuàng)新的idea很好,但是技術發(fā)展不到位,落地效果不成熟,終歸也只能是空想;有些技術產品很創(chuàng)新,但是市場混亂,缺少政策規(guī)范,一片亂象,又容易被“劣幣驅除良幣”。
在大背景下,轉型需要有時代契機,而在一個企業(yè)內部,同樣需要一個決定“開始”的緣由。數字化轉型是成本類項目,必須“一把手”說干才能干,“一把手”使勁兒,船才開得動。
如果只是隨便給領導畫個餅,吹吹牛,扯扯新概念,可能并不會產生實質的效果。只有領導真的遇到困難、吃到苦頭了,才會真的重視。這個時候,再提轉型這件事兒,也就自然達到了“順水推舟”的效果。
(二)地利
地利,說的是數字化轉型需要有資源基礎。資源基礎包括很多方面,錢,人,數據,方法,是其中比較重要的幾類資源。很多人說轉型難搞,說沒人,沒數據,沒方法,其實大多數情況可能在告訴你是沒有錢。
這也是為什么轉型的排頭兵大多數是大企業(yè)。大企業(yè)雖然轉型更困難,但是有實力轉型,再難也有基礎開始。大型企業(yè)的數字化轉型看起來非常緩慢無聊,但是實際上反而落地效果更好,數據多,可創(chuàng)新的場景更多,也有足夠的錢來付諸實踐。
當然,為了保證轉型持續(xù)下去,再富足的企業(yè)也要看到結果,因此數字化轉型一定要以業(yè)務目標為導向,不是為了轉而轉。任何人、任何企業(yè)關心的,都是轉型的結果,而沒有那么關注轉型的過程。
兵無常勢,水無常形。轉型有方法論,但是沒有標準答案。在初始的轉型階段,切忌教條,一定要靈活地以最快的方式得到反饋,這樣后面才能有新的資源投入。
數字化轉型本質上和創(chuàng)業(yè)沒區(qū)別。這也是我一直強調的,如果想不明白轉型應該怎么做,那么不妨思考,創(chuàng)業(yè)是怎么開始的 —— 你如果沒有形成有盈利的商業(yè)模式,領導憑什么追加投資?
不管“地利”的條件好還是不好,在有限的資源下,把數字化的MVP(最小化可行產品,Minimum Viable Product)跑通,才是真正的“王道”。
(三)人和
“人和”的關鍵,其實就是要解決數字化轉型過程中,不同部門,不同崗位,利益目標不一致的問題。數字化轉型是組織的轉型,因此一切活動,都勢必要圍繞協同、整合“離散的”企業(yè)數據資源。
管理工具建設是一種打通組織活動割裂的有效方式,通過數據服務的方式,可以實現跨部門、跨專業(yè)的信息穿透。實現安全、可控的信息共享與數據價值共創(chuàng)。
除此以外,圍繞數據資產價值鏈以及相關的數據活動,需要清晰地定義責任邊界,并定義出公平的收益規(guī)則。
當然,對于一些不可協調的事宜,最終還是要回到領導層面來解決。任何新興的成果出現,都是在不斷的質疑聲中逐漸成長起來的。有些嘈雜聲音的產生,可能是因為看不懂,也有不少可能確實是“故意”為之。
能從“亂象”中看清轉型的本質,在實踐中快速生成可靠數字化架構的迭代“尋優(yōu)”模式,才是數字化轉型的核心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