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心血被毀,OpenAI超級對齊負責人憤而出走Anthropic!Ilya去向依舊成謎
OpenAI超級對齊團隊負責人Jan Leike,在前不久憤而宣布辭職后,剛剛公布了自己的新去向——入職Anthropic。
Anthropic,儼然已經成為OpenAI離職人員的「避難所」,OpenAI價值觀對立面的大本營。
Jan Leike開心表示:自己非常高興能加入新團隊,繼續(xù)執(zhí)行超級對齊任務。
在Anthropic的新團隊,自己會致力于可擴展的監(jiān)督、弱到強的泛化和自動對齊研究。
圖片
我很高興加入AnthropicAI,繼續(xù)超級對齊的使命!我的新團隊將致力于可擴展監(jiān)督(scalable oversight)、弱到強的泛化(weak-to-strong generalization)和自動對齊研究(automated alignment research)。如果你有興趣加入,請私信我。
當初,Anthropic就是由OpenAI的「叛逃」員工創(chuàng)立的。
在2021年,Dario Amodei因為在安全觀念上與OpenAI嚴重不合,而且極度不滿OpenAI日益增長的對于商業(yè)化的關注,出走后創(chuàng)建了老東家的對家。
并且,Amodei還一并帶走了OpenAI的政策負責人Jack Clark。
畢竟,Anthropic一直將自己定位為比OpenAI更注重安全的公司——
不僅會把更多資源傾斜給了模型安全,而且對齊做得也要好得多。
發(fā)布至今,Claude 3已經獲得了業(yè)內人士和用戶的齊聲稱贊,在使用量上成為了ChatGPT的最大競品之一,指令遵循的能力也比GPT-4要強。
在最新的LMSYS排行總榜上,Claude 3 Opus排在第六名,與GPT-4-Turbo的得分非常接近,而且獲得的投票數非常高,僅次于開源的Llama 3。
圖片
Anthropic成立全新團隊,迎接Jan Leike
并且,Leike還發(fā)出英雄令,呼吁大家一起加入自己的對齊團隊——
如果你對大模型的安全想做一番貢獻,如果你也對OpenAI的理念感到無法認同,就趕快到這里來吧!
現在,Leike的團隊已經在緊鑼密鼓地組建中。
在Anthropic,專門有一幫從事可擴展監(jiān)督研究的研究者,他們正在研發(fā)的技術,目的就是以可預測和理想的方式控制大規(guī)模AI。
據悉,這些研究者將向Leike匯報工作,而Leike將直接向Anthropic的首席科學官Jared Kaplan報告。
聽起來,OpenAI最近解散的超級對齊團隊,這是被齊齊整整地搬到OpenAI了?
此前,Leike的超級對齊團隊本來立下了雄心勃勃的目標——在四年內解決控制超級AI的核心技術挑戰(zhàn)。
然而前不久的一場宮斗才讓我們知道,超級對齊團隊在OpenAI著實受了不小的委屈。
據團隊內的一名成員透露,他們得到了公司承諾可以獲得20%的算力,但要求訪問這些計算資源時卻經常被拒絕。
這種說法也可以從Jan Leike的推文中得到印證。
宣布辭職當天,他發(fā)布了多條推文,暗示了超級對齊團隊的工作在OpenAI內部并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因此和公司領導層發(fā)生了無法調和的沖突。
圖片
當初加入是因為我認為OpenAI將是世界上進行這項研究的最佳場所。
然而,相當長一段時間以來,關于公司核心優(yōu)先事項,我一直與OpenAI領導層的觀點存在分歧,最終達到了臨界點。
圖片
我認為我們應該花更多的精力為下一代模型做好準備,涉及保障、監(jiān)控、準備、安全、對抗魯棒性、(超級)對其、保密性、社會影響和其他相關議題。
這些問題很難解決,而且我擔心我們還沒有走上正確的軌道。
圖片
在過去的幾個月里,我的團隊一直在逆風航行。有時我們在算力方面遇到困難,完成這項重要的研究變得越來越困難。
一位匿名OpenAI員工將這個過程形容為「對公司和奧特曼本人的信任一點一點崩潰,就像多米諾骨牌一張一張倒下」。
總之,事情的結局就是,Ilya和Leike先后宣布離開OpenAI,這場「分手」怎么看都不像很愉快。
Ilya的下一步是什么?
辭職不久的Jan Leike已經定下了去處,但GPT-4o發(fā)布后最先出走的Ilya Sutskever目前還沒有消息。
作為OpenAI的聯(lián)合創(chuàng)始人、AI圈的頂流科學家,Ilya的辭職引發(fā)了紐約時報、CNN、時代雜志等多家媒體的跟蹤報道。
在當初宣布辭職消息的推文中,Ilya透露自己找到了下一步心儀的項目,他形容為「對我個人非常有意義」,并將在適當的時候分享。
圖片
外媒The Information,最近也撰文一篇,對Ilya的去處展開了一番大猜測。
圖片
記者猜道,Ilya或許會加入OpenAI的直接競爭對手公司,比如Anthropic,或者馬斯克的xAI。
當然,他也有可能會像Dario Amodei一樣創(chuàng)辦自己的公司,直接跟前雇主競爭。
無論是哪種選擇,他跟Sam Altman的關系,恐怕都會加劇緊張。
如果Ilya選擇創(chuàng)辦自己的公司,在吸引投資方面應該不會有任何困難。
當然,這其中也有一些細節(jié)需要厘清。
比如曾向OpenAI投入巨資、讓OpenAI過快發(fā)展AGI、導致Ilya擔憂的那些硅谷AI投資者,Ilya是否愿意向他們籌集資金呢?
風投中一向有避免投資競爭對手的規(guī)矩,這些風投家是否愿意打破規(guī)則呢?
其中,紅杉資本、a16z、Thrive Capital、Khosla Ventures和Founders Fund等許多公司都是OpenAI的投資者。
而Thrive和Khosla,與OpenAI和Altman關系尤其密切。因此,他們不太可能會向Ilya提供資金支持。
而紅杉資本和a16z的態(tài)度就不確定了。雖然他們希望與Altman保持良好關系,但同時也表現出了和OpenAI競品合作的意愿。
比如上周末,馬斯克xAI官宣了一輪60億美元的融資,紅杉和a16z就都有份參投。
雖然許多創(chuàng)始人很不喜歡自己的投資者與競爭對手分享敏感信息,但非常多的投資者認為,雞蛋不能放在一個籃子里。
在如今的生成式AI浪潮下,最終勝出的玩家如今尚不明朗,在多個LLM上下注,絕不不失為一種明智的選擇。
而如今萬眾矚目的Ilya,無疑就是通向AGI競賽中的一匹黑馬。
他的最大賣點,就是他的模型可以防止AI可能引發(fā)的災難。
對于某些投資者來說,這是個無法拒絕的誘惑。
參考資料:
https://www.theinformation.com/articles/whats-next-for-openais-ilya-sutskever
https://x.com/janleike/status/1795497960509448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