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wǎng)帖“老師都去死”值得反思
這些群體主要內容是回憶自己上學期間遭受老師傷害的悲慘經(jīng)歷,其中一個小組名稱竟是 “老師都去死”!
陶行知先生有句名言:千學萬學學做真人,千教萬教教人求真??梢恍├蠋煹?ldquo;教人求真”卻難得學生信任。在他們看來,一些老師給他們留下的心靈創(chuàng)傷讓人“刻骨銘心”。對此,我們老師應反思:我們的教育方法是否過于簡單粗暴?
“為孩子好”是不是成了我們某些教育手段的托詞?當然,作為老師,也有自己的難處。不過時代在發(fā)展,若老師們繼續(xù)用一成不變的教育方法已行不通。如何更好地掌握主動權,做到“潤物細無聲”,老師們還需“上下而求索”。
當今社會不可謂不敬重教師,但仔細想想,那種對教師打心底油然而生的尊敬和尊重還有嗎?那份純潔無瑕的教師和學生及家長的感情還在嗎?家長眼中的教師還大公無私嗎?學生眼中的教師還耐心細致嗎?這些年,教師的形象大打折扣,對教師的尊敬還有多少人是發(fā)自內心?
當今社會不能不說重視教育。但這重視似乎有些畸形,家長把孩子的賭注都壓在教育上,為教育錦上添花的多,雪中送炭的少。為孩子不惜代價地盲目擇校,為孩子不記得失地頻繁補課,為孩子不顧一切地過高企望,這就是我們需要的對教育的重視嗎?
尊師,要尊重教師的勞動,尊重教師的人格,尊重教師的個性。時下,追逐權勢、名利和錢物的教師不能說沒有,但是,絕大多數(shù)的教師仍舊默默無聞、兢兢業(yè)業(yè),保持教育高風亮節(jié)的挺拔氣質。只可惜,很多時間里,教師的勞動、人格和個性被忽視,教師的工作時刻受到分數(shù)和升學率的束縛。
任何事情都會物極必反,重教過熱過頭有時反而傷害教育,令教育左右為難。遵循教育原則,按教育規(guī)律辦事,才是重教的根本。對教育的頻繁干擾,對教育的指手畫腳,常常叫教育的改革和發(fā)展寸步難行。解除教育的改革功利思想,讓教育回歸原態(tài),是重教的***表現(xiàn)。尊師重教是奠基未來的前提,什么樣的尊師重教決定什么樣的未來。如何尊師重教,也是如何奠基未來。
【編輯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