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被逼上梁山的對日軟件外包程序員
原創(chuàng)【51CTO綜合報道】主人公介紹:王先生工作在北京中關村上地軟件園的一家外包公司,從事對日外包已經有四年的時間,由于公司業(yè)務調整,也曾做過國內政府的軟件開發(fā)項目,對國內與對日項目有著很深刻的理解。
在走進王先生之前,我們先要了解目前中國對日軟件外包的情況。雖然中國工資水平在世界處于靠后的位置,但還是受到類似印度這樣的外包大國沖擊,下圖就是日本外包軟件格局。我們可以看到中國只占到約三分之一的份額,就是這三分之一的份額養(yǎng)活了一大批中國軟件外包企業(yè)。
51CTO:您從事對日外包已經幾年?當初是怎么進入這一行的?
王先生:已經從事外包軟件開發(fā)工作四年多了。當初畢業(yè)找不到工作,逼不得已才干外包的。(51CTO記者注:編輯在2007年畢業(yè)時,也差點進入對日外包公司。只不過因為當時對方要求達到日語一級的水平而作罷,在當時的招聘會有一半的職位都是對日外包,可見目前外包行業(yè)的紅火)
51CTO:你平時使用的開發(fā)技術?目前您正在做哪方面的開發(fā)工作?
王先生:.NET、Java、Oracle、SQL Sever都有過接觸,目前做.NET方面的開發(fā)工作
由此我們可以看到軟件外包的程序員完全是按照訂單生產,各種語言都會涉及到。這就可能造成程序員樣樣會,但是樣樣都不精的局面。之前51CTO記者在于微軟MVP衣明志老師交談過程中,衣老師就談到做外包的程序員需要花更多的精力去學習,***才能成功跳出外包的圈子。
51CTO:在這幾年的工作經歷中,您覺得在技術上提高的***困難是什么?
王先生:日語,作為日語是和客戶交流的工具,所以日語不懂,就很容易跑偏。
實質上就是對需求的不明確造成的跑偏。由于語言上的障礙,無法直接交流而偏離了客戶的設想。日語的學習并不是很容易的事情,盡管上手很容易,但越往后越困難。日本人本身在英語方面就遜色于中國人,這可能是因為英語并不是日本學生的必修課有關。存在同樣隔閡的還有韓國,這方面的障礙并不是一下就能改善的。
51CTO:對于剛接觸對日外包的新生,您有怎樣的建議?
王先生:克服浮躁,腳踏實地。
既然進入了對日軟件外包的行業(yè),就安心工作。做好本質工作也能把自己的開發(fā)能力得到提高,只要不是安于現(xiàn)狀就會有進步。
51CTO;對日外包與國內的項目有什么區(qū)別?
王先生:各個方面要求很細,比如性能,代碼的規(guī)范性,測試的密度。這也體現(xiàn)了日本人做事近乎變態(tài)的嚴謹性,就如同日本制造一樣。
我們今天采訪到的王先生可以說是被逼上梁山才進入對日軟件外包行業(yè)的程序員,但他的四年工作經歷還算是順利。能堅持這么多年,證明了王先生自身扎實的基本功。盡管很多人覺得外包行業(yè)太膚淺,沒有什么發(fā)展前途,但我們還是應該尊重一句中國老話“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軟件外包程序員也會有出頭之日。
【編輯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