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計算助1:1 elearning 真正實現(xiàn)教育因材施教
牽動人心的高考終于結束了,這一考,考的不僅是考生,還有家長、城市的交通等等。在傳統(tǒng)概念里,一個人的未來、社會的高級人才都是通過這一考考出來的。日本人在過去的經濟生產系統(tǒng)中有過一個概念,即好的產品是制造出來的,而非檢驗出來的。那歸于高考,那應該如何體現(xiàn)真正的人才和真正的未來是通過教育產生的,而非高考考出來的呢?
傳統(tǒng)的教育無法體現(xiàn)真正的因材施教、挖掘每個學生的潛質,在如今互聯(lián)網時代,獲得信息的渠道已經遠遠不只學校,如何讓學校更好地利用社會資源也是教育模式改變的一個方式。日前英特爾在京召開媒體發(fā)布會,詳細介紹了其教育領域所推行的一個真正將IT運用其中的教學模式:1:1 elearning,即一對一的數字化教學。其中真正地體現(xiàn)了因材施教的理念,同時將先進的IT技術運用其中。
教育的未來 云計算來規(guī)劃
在媒體見面會的現(xiàn)場,英特爾先讓大家暢想了未來學校的教育模式。其中自由、個性化、全面發(fā)展成為大家關注的焦點。未來的學生也許不局限于課堂教育,而是可以實現(xiàn)隨時隨地進行學習。同時,學生會成為整個教育中的核心,不再是幾十個學生圍繞著一個老師,而是每個學生都可以選擇最適合自己的知識。在未來的教育中,學生也不局限于在某一個地點只能學習某一個知識,而是隨時隨地根據自己的興趣選擇相應的學科。
而形成這樣教育模式的背景將是云計算的普及,無線網絡的普及。未來隨著云計算的發(fā)展,其將會如何影響教育呢?據介紹,英特爾所暢想的未來五年內云計算的方向應該是公有云和私有云的互聯(lián)、自動化以及各種客戶終端的智能化。這也就促成了教育領域所有知識的互通,學生可以按照各自需求選擇不同出處的知識。當然這種模式又不僅僅是在教育領域。英特爾行業(yè)合作與解決方案部中國區(qū)總監(jiān)凌琦指出,云計算的巨大市場潛力已經被業(yè)界認可,“越來越多的政府和企業(yè)的應用開始走向云。”
其指出,教育領域的巨大需求以及其整個管理相對可控性,也促進了云計算在教育領域的大規(guī)模應用,尤其是公有云的建立。“英特爾組織最終用戶將其需求組織起來,同時把 英特爾的技術廠商的解決方案相結合,以更好地滿足用戶的需求。”凌琦強調,英特爾在整個云計算應用市場的作用。
1:1 elearning實現(xiàn)個性化教學
在教育領域,英特爾已經深耕了10幾年,其也很明顯地看到目前中國教育中所存在的問題。
凌琦指出,目前中國對于高考有著極強的適應能力,繼而學生多數是讀寫算的能力相對超前。“但是中國學生的解決問題的能力、思維能力、合作能力和項目管理能力,在整個接受教育的過程中,卻沒有得到很好的培養(yǎng)和提升。”
以上四方面的能力,也就是英特爾希望通過IT手段所需要解決的現(xiàn)階段教育中所存在的問題。
“我們一直倡導的就是1:1 elearning一對一的數字化教育,即通過數字化的手段,能夠使學生有更多的自主學習的機會,從過去以老師為主、學生圍繞老師聽課吸收的方式,走向泛在的學習。即學生可以通過技術手段充分利用周邊所有環(huán)境中所有可學習的資源。”
凌琦介紹指出,目前全國有超過100家的中小學開始了一對一的數字化教學的嘗試。據了解,很多地區(qū)是由當地教育局直接推動這樣的教學模式。
凌琦也告訴記者,這個過程是很漫長的,而且英特爾不止推動這樣的模式,還更多地是培訓了超過150萬的教師,就是為了電腦等IT設備更好地進入學校,幫助學生學習。
英特爾一直希望的不僅是引入一個IT工具,更致力的是引入一個新的理念。未來的教育,或比我們暢想的更好,因為1:1 elearning已經開始將自有、個性化、全面發(fā)展的教育模式灌入到更多的中小學中。而隨著云計算的普及,教育資源將會更加豐富,所能實現(xiàn)的或遠超于我們暢想的這幾點。但是先進的IT技術在帶來了更多可能性的同時,我們也應更多地重視師資力量的壯大,讓以后的學生更具解決問題的能力、思維能力、合作能力和項目管理能力,而不只是高考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