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傳志IBM論壇2013演講實錄
3月21日,IBM論壇2013在北京召開,本屆大會的主題是:創(chuàng)新與變革——新經濟格局下的企業(yè)再現代化。聯想控股董事局主席柳傳志在主題演講中介紹了聯想一路的歷程,還特別分享了當初收購IBM PC的狀態(tài)。其中聯想總結了管理的規(guī)律,分為兩個層次:一是對所在行業(yè)的理解,這是運作層面的管理;二是所有的企業(yè)管理的共性,基礎層面的管理,管理的三要素包括建班子、定戰(zhàn)略和帶隊伍。柳傳志還特別贊揚了楊元慶在行業(yè)里的深厚知識背景。
以下是柳傳志的演講實錄:
整個會給我出的題目太大了,那是像戴總這樣的學者談的,我是一個做具體企業(yè)的人,談談我們自己的經歷,看看怎么應對環(huán)境的變化。
聯想是1984年辦的,辦到今天有29年了,在這29年之中,大的商業(yè)環(huán)境,中國政府的政策環(huán)境,特別是過去我們是計劃經濟年代的政策,一直到今天高技術的變化等等,使得我們企業(yè)不停地要面對挑戰(zhàn),要有應對。我記得這么多年以來,在中關村以及在全國跟我一起站在領獎臺上的朋友有很多,到今天也倒下了一批。今天聯想還在發(fā)展,我談談我們是怎么做的。這兩張標準照,一張是我們當年創(chuàng)業(yè)時的房子,另外一張是我們今天的情況。
1984年在聯想開始創(chuàng)業(yè)的時候我們有一個科研成果,我是從中國科學院研究人員出來的,帶出來一個科研成果是聯想漢字系統(tǒng),當時全國有幾十家研究單位都在做這個,因為那時候的PC是沒有漢字的,中國人做了漢字,插上我們的漢字系統(tǒng),使國外英文顯示能變成中文。我們銷出去能賣2000多塊錢,能賺1000多塊錢。后來我們把它插在PC機上,然后促銷PC機,賺的錢比單賣漢卡要多得多,這在今天大家聽來很簡單,但是在當時是難事。我們從科學院出來的人,更集中在怎么把漢字系統(tǒng)水平提升得越高,而不是用什么樣的盈利模式賺更多的錢,因此我們在這方面有一個突破。這個結果使聯想成了AST在中國最大的渠道商。那時候其實是懵著打的,然后到想著打的過程,后面是想著打,想著做什么事。
我們從給人做代理,做到最大的代理,很多大的企業(yè),包括IBM、HP、東芝等等,更想做的事是生產銷售自己的機器,要形成品牌。因為我本人從科學院計算所出來的,想做機器是個夢。但是做這件事情的難度非常大,最大的難度各位想象不大,因為我們在做代銷的這幾年中了解了什么叫客戶,什么叫市場,怎么樣根據客戶的需要做研發(fā)等等。但是當時最大的問題,國家是計劃經濟體制,生產是要拿到批文的,要國家給你批文才能有進口元器件的權利等等,我們拿不到批文。當時我們請科學院的副院長到有關計劃部門談的時候,這個計劃部門的領導說得很干脆,我們國家當時已經引進了80多條PC生產線了,無一賺錢,無一成功,憑什么還讓你們引進呢?所以就“槍斃”了。但是我堅決要做這個事,我們想了別的辦法,于是我?guī)Я?0萬港幣和香港兩家企業(yè)合作,辦了一個香港聯想,當時我們在科學院拿到多次往返證,所以我能在香港常住。結果在香港,我們一方面找到了代理的源頭,另一方面我們在香港的柴灣工業(yè)區(qū)開了一個小作坊,大概有12個人開始做主機板,主機板做完以后拿到美國拉斯維加斯展覽會上展覽,結果我們國家有關計劃方面的領導同志到拉斯維加斯看展覽,滿眼一看全都是外國人,只有一個很小的攤位是中國人,但是是香港公司,一看說的話是北京話,問這是怎么回事?知道原來還有這么一家公司。這就對我們產生了很好的感覺,知道我們一天能賣幾千塊主機板,給了我們生產批文,這樣我們才開始在國內打自己的品牌。當然實際做起來比這個要復雜得多。剛才說要突破,實際很困難,要把意志堅定,想盡辦法把這個事情做成。
當時我們是科學院辦的企業(yè),如何走貿工技道路,在當時的中國國有企業(yè)全叫廠,沒有公司的概念,因為所有的產品都是分配的,根本用不著買。因此就不知道怎么做銷售,不知道怎么去找客戶,我們是最先把這條路走通了以后,后來才有了我們的活路。所以我們自己研究,我們認為我們走的是貿工技的道路,過去說的是技工貿。
這張圖是我們經常介紹的圖,在1990年以前,中國為了保護國有企業(yè)國產品牌電腦,不讓外國電腦進口,給高關稅、要批文等等,最后保護的結果是,中國電腦行業(yè)嚴重影響了各行各業(yè)的發(fā)展,信息技術發(fā)展不了。在這種情況下,國家最先讓我們這個行業(yè)加入了WTO了,把批文取消了,關稅降低了,于是國外的電腦大量進入了中國。于是中國品牌的電腦受到了最大的沖擊,最厲害的是我們的老大哥長城,當時國家投資給長城很多錢,一個副部級的單位,1993年一年長城電腦這個品牌就垮了,而當時的聯想和進入中國的這些外國巨型企業(yè)相比,真是一個小舢板和大軍艦之比,然而我們反復研究了自己哪點做得不好,然后做了大的結構調整,當時也選了29歲的楊元慶組織電腦事業(yè)部的工作,大幅度進行改革以后就開始了,這是從1994年開始的。到2001年我們做到了中國穩(wěn)居第一的位置,占中國市場的27.5%,到今天給我們的同行或者國外去訪問的時候,誰都弄不清楚,說憑什么人家在資金、技術、管理上比你們先進得多,你們就能做成這樣。如果簡單的說,我們認真研究了行業(yè)和企業(yè)的管理規(guī)律。什么叫行業(yè)和企業(yè)的管理規(guī)律?無非是把錢怎么賺弄得更明白。比如在電腦行業(yè)里,由于技術發(fā)展得快,元器件變化得快,因此庫存周期的長短決定了成本的高低。
舉個例子,在1996年的時候電腦里有一個元器件叫存儲器,這個存儲器的價格在1996年7月份的時候大概是16美元一片,由于技術進步,新的存儲器芯片出來原有的就會突然降價,到9月份竟然降到2美元多,也就是兩個月的時間。假定在6月份買的存儲器芯片是16美元,在你這兒庫存時間長了,由于你賣不出去,裝的時間長,供應鏈不通暢,不管什么原因,你到10月份再賣出去,和人家在9月份2美元買的芯片再賣出去,光這一項價格就能差100多美元,更何況像顯示器、CPU等等,價格都是不停在變化的。因此,用什么樣的方法能夠讓庫存周期最短。在當時我們還沒有能力做ERP,于是我們就想了土辦法,訂貨的時候怎么小步快跑,怎么跟蹤市場等等,這些方法使得我們的成本大幅度降低,竟然在1996-1997年連續(xù)四次降價,結果還有很高的利潤,很明顯在市場份額有大幅度上升。另外,在研發(fā)方面我們怎么利用產品技術,把成熟的技術根據市場的需要推出去,使得我們保持了毛利率,怎么樣使得銷售渠道成為大聯想的外延等等,在這方面想了很多辦法。這些辦法使得我們能夠掙得中國市場的第一位。
2001年我們是27.5%,到2002年開始往下降,2003年降得更厲害,退到了大概25%左右,原因除了我們自己在戰(zhàn)略上的某些錯誤以外,更強的是一個更強的競爭對手進駐中國,那就是戴爾,戴爾在業(yè)務模式上是有創(chuàng)新的,從美國打到歐洲,威風八面,聯想在連續(xù)兩年跟它的競爭中都占了下風。但是我們認真地研究了兩年以后,也是徹底做了改革,它是一種直銷模式,我們發(fā)明一種雙模式,既做大客戶,也做商業(yè)客戶雙模式的做法。這種做法本身需要內部文化特別好,上下各方面都要緊密配合,哪個部門如果只顧部門利益是不能成功的,因為這是在試驗之中。而做這件事情的時候冒了巨大風險,就在2004年那一年,我們另一條路徑正在跟IBM秘密談判,也就是并購的談判。在談判越來越趨近成功的時候,如果成功了我們的股價會大漲,因為其中一半是現金,一半是拿股票買,所以在那一年我們還是取得了成功。成功以后,雙模式的銷售方式直到今天,我們把雙模式的方式推到了全球。在這個基礎上聯想集團面臨著一個重大的抉擇,我們到底是向海外走,還是在中國多元化發(fā)展。如果向海外走的話,是走并購的路,還是走自己發(fā)展的路。后來我們選擇了這條并購IBM PC全球業(yè)務的路,談判將近一年,所好的是竟然在宣布之前外界沒有得到任何消息,說明保密工作做得好,保密工作做得好就說明內部文化好。當宣布的那天,我記得記者會還是很震撼,記者們都是無冕之王,很少給人鼓掌,那時候說到并購IBM PC,包括ThinkPad筆記本,全場掌聲熱烈,之后他們告訴我,鼓勵的是我們的勇氣,而不是認為我們會成功。人家說老柳你們這么做,將來死了也值了,都是這話。我就是在那年到光華管理學院講過一回話,我到光華管理學院一個EMBA班講話的時候問了一下,哪位同學看好我們的并購,90多個EMBA之中有3個人舉手了,其中兩個人舉得很高,一個人舉得很猶豫,我看那兩個舉得很高的人是我們聯想派去的學員,沒有人認為能成功,因為確實是“蛇吞象”的業(yè)務,但是事實的結果是什么樣呢?就是現在這樣。
這是2011年的,2012年肯定有更大的進步,營業(yè)額2011年是296億美元,我們并購的時候是29億美元,股票的價格也有很大的增長。另外,占國際市場份額也有了很大的增長,全球PC市場,因為是由兩家評論機構,一家評第一,一家評第二,我們還是按第二的算。中間其實還是有很大問題的,在金融危機出現的時候,2008、2009年的時候,聯想業(yè)務一個季度曾經虧損到2.26億美元,聯想已經站在懸崖的邊上。這時候我們采取了緊急措施,2009年2月2號從領導層進行了改組,我自己又回到聯想擔任董事長,楊元慶由董事長來擔任CEO,我又跟楊元慶再配合一次。從那以后形勢確實發(fā)生了很突出的變化,營業(yè)額、利潤都有了大幅度的增長,市場份額有了大幅度的增長。
我們在不停地總結所謂行業(yè)規(guī)律,電腦行業(yè)怎么做,也不停地總結企業(yè)發(fā)展的規(guī)律。其實誰都知道,企業(yè)管理是個科學性加藝術性的雙層東西,所謂藝術性就是完全沒有規(guī)律可言,科學性就是有規(guī)律可言。對于電腦來說,操作系統(tǒng)是純科學的,上面的這些應用軟件,那就是完全根據不同的單位有不同的做法,我們把管理分為兩個層次,(圖)黃的那一層是運作層面的管理,比如聯想所在的電腦行業(yè),我們怎么去采購、研發(fā)、生產、銷售、服務,怎么樣管理庫存等等,這是要研究透的,在這方面各個企業(yè)各自不同,各有各的規(guī)律。第二方面是有一定共性的,企業(yè)機制層面的管理,一個企業(yè)是不是有好的機制和體制,這對中國企業(yè)尤為重要。第三方面管理三要素,建一個班子,這么大的企業(yè)總不能是一個人做,用什么樣的方法能夠使一個好的核心管理層在一起很好地工作,這里面有一套方法。定戰(zhàn)略,愿景怎么設計,中近期目標怎么設計,怎么能夠一步步實現,用什么樣的組織形式,人怎么挑選等等。帶隊伍,有了好的戰(zhàn)略以后,員工不努力也不行,怎么能讓員工熱愛公司,熱愛工作,這里面還是有很多的激勵、文化。
我和楊元慶的配合,因為楊元慶對這個行業(yè)了解本身也很深刻了,當時聯想出的更大的問題是文化磨合的問題,不同企業(yè)來的人,東方人、西方人在一起怎么能夠更好地工作,其實這是并購中一個最大的難題。我和楊元慶在一起是幫助楊元慶怎么把班子建得更好,那時候跟楊元慶也有了碰撞,能夠有更好的理解,把企業(yè)做得更好。今天如果并購IBM PC業(yè)務部算成功的話,我想源自于這點,原先在歐洲、在美國業(yè)務很小,利潤幾乎是負的,現在在那方面都有了很大的發(fā)展,已經成了我們盈利的重點,而且市場份額大幅度增加。值得比較自豪的是,我們沒有派任何一個中國人去那當領導,但是戰(zhàn)略是完全一致,文化、價值觀完全一樣,主要是最高領導層意見一致以后,往下走的時候能夠深入推行。這么說這個并購應該算是成功了。
另外想講的一件事情,在2000年的時候我們又做了一個重要的舉動,把聯想分拆成為兩個上市公司,一個叫聯想集團,由楊元慶負責,一個叫神州數碼,由郭為負責。聯想集團就是做自己的產品,神州數碼就是以代理業(yè)務為主。做這個事情的目的,覺得他們更年輕,而且已經對這個行業(yè)的認知很深刻,他們能夠做這些事。除此以外,我自己覺得我應該去做些別的事,縱觀高科技企業(yè)這么多年,像IBM這樣這么多年永遠保持著不垮其實是很少的,因為由于新技術的發(fā)生,尤其電腦行業(yè),不停地有企業(yè)在倒下,因為新技術出來以后,跟不上就會倒。我覺得我們應該能把業(yè)務面拓得更寬。在當時有個說法,要做就要專注,我覺得專注的原因就是因為一個人或者一個班子,既要做電腦,還要做房地產,還要做投資,那是不可能的。我坐在最上面,作為一個控股投資公司,下面的子公司,像楊元慶在做電腦,你不能不認為他是專家,他心無旁鶩,非常專注。郭為非常專注,跟著我們做了兩個投資公司和一個房地產公司,到今天十年多的表現來看,我想用“非常成功”“非常”二字不為過。這兩家投資公司在中國各自的行業(yè)里都是很靠前的位置,不僅他們自己取得了很好的利潤,而且他們所投資的公司,由于我們了解行業(yè),由于我們懂得怎么選人,所以對這些企業(yè)都有了很大的幫助。我們的房地產公司也做得非常成功。這時候我們開出了一條新路,這條路重要嗎?很重要,如果我們在并購IBM PC的時候,假定不并購IBM PC,不走創(chuàng)新那條路的話,今天的聯想就是一個非常平庸的企業(yè),甚至有和沒有都很難說。但是并購就面臨著確實是九死一生,因此董事會的股東們都投票反對并購是很有道理的。財務來源上更大的是來源于其它方面,因此楊元慶他們再去做更創(chuàng)新的事,我們只會堅決鼓勵,因為不存在死不死的問題。這就是我們在當時把這條路開出來的一個原因。
為什么我們能做到這步,我們總結主要有以下這些原因,我們有很好的組織架構,假如用事業(yè)部的方式,我既做主要領導,管財務、管戰(zhàn)略、管人力資源,我認為沒有這個能力,絕對做不好。只有他們把這些工作當成自己事業(yè)的時候才會成功。要選好合適的行業(yè),比如像今天的中國,什么樣的行業(yè)是最好的行業(yè),可以根據各自的情況去進行分析和考慮。更重要的一條就是要選對人,這些年來我自己覺得可能一邊干活,我更多的精力是在看誰在干活的時候能力怎么樣,而且通過他的后腦勺,所謂后腦勺不是面向我的這一面,在跟別人相處的時候看到他德的一面,這個人的價值觀跟我們是不是一致。選好了人要給一個好的舞臺,舞臺的意思是,這個事業(yè)你就是主人了,做完以后,物質、精神你都是主人的位置,這樣他們才會真正有積極性。聯想常年的品牌、管理和文化的積淀,我們有一個總的管理學院,聯想的文化是一致的,這樣做下來以后,現在果然獲得了一定的成功。
聯想后面還是有更高的目標,以產業(yè)報國為已任,我們通過投資業(yè)務還是賺了一些錢。但是我們最后還是希望把這些錢,一方面投資業(yè)務繼續(xù)做,同時還要進入到更多的實業(yè)之中去,想在多個行業(yè)里擁有領先企業(yè),在世界范圍有更大影響。為了實現這個愿望我們有一個中期目標,就是2014-2016年整體上市。上市業(yè)務分為三塊:一塊叫核心資產,我們投進去是我們自己的,不退出的,我們做投資的業(yè)務投進去以后,企業(yè)做好了以后還要退出來。核心資產除了Lenovo,有房地產、消費與現代服務、化工新材料、現代農業(yè),到現在除了IT和房地產以外,這三塊投了大概有接近200億人民幣,做了有四五年,慢慢會浮出水面。第二部分是資產管理,投資和少數股權投資和兩個基金管理。第三部分是聯想之星,主要做天使投資,孵育高科技企業(yè)。這是我們的計劃。聯想想要做的事,我自己和同事要做沒有家族的家族企業(yè),我們非常注意產權機制的改革。剛才說到給人家舞臺,要讓人家在物質上得到利益,他就要做這個企業(yè)真正的主人,股權的關系怎么處理,這個要下心思。我在一年多以前,我不當聯想集團的董事長,前年12月做了一件很重要的事情,楊元慶和他最高管理層自籌了將近40億人民幣的資金,買了8%的股份。他們讓我很放心地成了企業(yè)真正的主人,再也不會是以打工者的心態(tài)去對待企業(yè),我們就可以把精力全部轉移。聯想希望做一個沒有家族的家族企業(yè),“家族企業(yè)”四個字說明是要往下傳的企業(yè),沒有家族的意思是說沒有姓柳、姓朱、姓楊,沒有,而是通過機制和文化來形成。這只是我們的夢想而已,是不是能實現,再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