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拍偷在线精品自拍偷,亚洲欧美中文日韩v在线观看不卡

在谷歌當了半年設計師,我學到這些經(jīng)驗

新聞 前端
Hardik Pandya是Google G Suite和Google Photos的設計師,但是之前他都是在初創(chuàng)企業(yè)工作的。Google這里的企業(yè)文化和工作風格給了他很大的啟發(fā),平時在工作中他喜歡把自己的一些感悟記錄下來,這篇文章是他關于如何做好設計、如何更好地進行溝通以及如何給團隊做貢獻的分享。

 編者按:Hardik Pandya是Google G Suite和Google Photos的設計師,但是之前他都是在初創(chuàng)企業(yè)工作的。Google這里的企業(yè)文化和工作風格給了他很大的啟發(fā),平時在工作中他喜歡把自己的一些感悟記錄下來,這篇文章是他關于如何做好設計、如何更好地進行溝通以及如何給團隊做貢獻的分享。

[[230564]]

我是在去年10月加入Google的。加入一家像Google這種規(guī)模的公司的經(jīng)歷相當具有啟發(fā)性。

朋友和舊同事經(jīng)常問我在一系列的初創(chuàng)企業(yè)工作過之后再到Google工作會有什么不同——為了回答這個問題,我想出了幾個這段時間通過自己經(jīng)歷學習到的例子。我覺得把這些分享出來有助于很多有過類似情況的人,不過我的寫作方式是寫給自己的建議,這樣我就可以在今后反復閱讀來作為參考了。

那我們就開始吧,下列清單并無特定的次序——

  • 你的所有隊友對于什么才是出色的用戶體驗都有獨到見解,所以你應該咨詢盡可能多的人并且讓他們參與到設計流程當中:咨詢你的項目經(jīng)理、工程師、前端開發(fā)者、設計師同事等等。這往往會很煩人但是值得的。通過在紙上跟工程師一起掂量一些早期想法的利弊,我經(jīng)??梢詫⑾敕s小到1、2個值得探索的好點子,從而節(jié)省了自己的時間和精力。這還有助于跟工程師建立很好的關系,因為他們投入到這個過程當中了。

  • 學會保持安靜專心傾聽并且不只聽回應:我經(jīng)常會額外保持安靜10秒鐘來避免自己陷入尷尬之中。盡管沒有愚蠢的問題的說法是對的,但是不合時宜的問題絕對是有的,那些問題可以本來等待合適的時機或者上下文時再提出。

  • 盡早分享你的工作經(jīng)常請求反饋:內(nèi)部文化真的非常重視分享想法,并且鼓勵盡早經(jīng)常地分享。從***天開始就分享,稱之為在工作中并且聚焦那些你希望得到反饋的領域。盡早要求反饋是值得歡迎和欣賞的(甚至要形成一種常態(tài)),而且也有助于那你盡快獲得輸入。為什么要經(jīng)常做這個呢?在設計項目中路線修正是極其有價值和必要的。通過經(jīng)常的分享你可以讓自己和工作有效地得到檢驗——這可以節(jié)省時間和精力。

  • 要克制,避免過早投入到一個解決方案之中(也就是相當于不要跟一個解決方案定終身)。你已經(jīng)知道這一點,但是說到比做到容易。在面臨批評性的反饋時,大多數(shù)設計師都會很厭惡,因為這需要在項目前期就對設計進行大規(guī)模的根本性修改。繞開沉沒成本誤區(qū)的辦法之一是設立你自己具有可塑性的設計系統(tǒng),從而幫助你迅速迭代,經(jīng)常迭代——對我來說這套系統(tǒng)就是Sketch模板,里面包含了一套嵌套的符號(這幫助我產(chǎn)生乘法效應,只需要一點小改動就能迅速做出大的設計派生方案用于討論)。當你明確地努力把注意力集中在問題而不是尋求迅速實現(xiàn)你想到的下一個解決方案時,你就增加了想出更有力的結(jié)果的機率。

在面臨批評性的反饋時,大多數(shù)設計師都會很厭惡,因為這需要在項目前期就對設計進行大規(guī)模的根本性修改。

  • 不要代替別人說話:討論時如果某人要插嘴提供自己的輸入時,讓他們說并且用他們的名字記錄下任務項,讓他們知道有事情在等著他們。不要代表某人回應。

  • 要愿意說“我不知道答案但是我會找出來的”或者“我不知道這是不是合適的解決方案但是我們應該試試看行不行”:別人雇你不是讓你給出所有的解答的,而是為了讓你找出答案的。

  • 不要給***做出來的東西的價值打折扣:想法隨時可以冒出來也隨時可以消失掉,只有有形的結(jié)果才經(jīng)得起歲月和大家的考驗。

  • 時間拖延要有估計的結(jié)束日期,并且要跟團隊提前打招呼:要負責任,讓團隊盡早注意,尤其是在事情在你這里拖著的時候。要靠言出必行來積累對你的信任與信賴。

  • 你可以通過別人處理沖突的方式來判斷其領導力:我已經(jīng)意識到***如果沒有能力處理沖突以及適當?shù)囊庖姺制鐣乐胤恋K團隊和產(chǎn)品進展。如果長此以往的話,會削弱團隊成員對彼此之間的尊敬。倡導建設性的沖突,同時要有一個流程來推進工作,這是好的領導力的標志,這一條也是Google文化的核心宗旨——歡迎改變。

  • 尬聊要盡快進行,只要情況需要就得做:拖著不說只會讓情況更糟糕,導致隨后的討論更難開展。

  • 任何幫助都會被記住:對你的團隊成員和同事要樂于助人。不過更重要的是,要主動告訴他們需要幫忙的時候他們可以來找你。很多人對請人幫忙這件事很害羞,除非讓他們覺得這么做沒有不舒服的地方。

  • 在設計時要用“望遠鏡”和“顯微鏡”審視你的產(chǎn)品和歷程:要運用系統(tǒng)化思維,不要忽視了更大更完整的圖景。要能夠深入到像素級***的細節(jié)里面,同時用上帝視角審視完整的用戶歷程及全盤的用戶體驗,這可以提升你作為設計師的價值并且真正發(fā)揮你的影響力。

  • 你的產(chǎn)品經(jīng)理是你***的朋友,如果你跟我一樣有幸跟一位很棒的產(chǎn)品經(jīng)理共事的話,要利用要這個機會,跟他們搞好關系:跟他們建立一個定期或者臨時(中斷驅(qū)動的)的反饋回環(huán)。我可以走到我的產(chǎn)品經(jīng)理那里跟他討論一個功能或者方案,他會樂意傾聽,同樣,當他過來說“嘿,如果我們……”時我也會對他敞開懷抱。如果跟你的經(jīng)理總是能保持這種開放的溝通,并且雙方能保持相互尊重的話,最終出來的東西就一定是個好東西。如果不是遇上一位好的產(chǎn)品經(jīng)理的話,我作為設計師連一半的成就都取得離不了。

  • 哪怕是小小的用戶調(diào)研以及從一小部分用戶樣本中獲得的洞察也足以讓你在多個利益攸關者之中建立共同的基礎:研究發(fā)現(xiàn),討論的報告,你的團隊在構思和頭腦風暴中經(jīng)常提到的東西。設計師和研究人員可以從團隊其他成員分享的洞察以及對用戶世界的解析那里獲得這種可見性。

  • 只要時間允許,所有的職能角色都要積極參與到調(diào)查研究當中:盡管進行調(diào)研的是UX研究人員,但是我強烈建議產(chǎn)品團隊所有的職能都要參與到調(diào)研中來。作為設計師,我從調(diào)研中的收獲是盡量理解了用戶并且在宏觀與微觀設計交互與真實的用戶情況(全部或部分用戶歷程)之間建立起了有意義的聯(lián)系。當你建立起以用戶現(xiàn)實為基礎的聯(lián)系時,設計討論開始變成決策。

當你建立起以用戶現(xiàn)實為基礎的(設計交互與現(xiàn)實生活的用戶情況之間的)聯(lián)系時,設計討論開始變成決策。

  • 要做一個有禮貌的、自由流暢的口頭溝通者:對別人的觀點要有禮貌,讓他們說完自己的一連串思考或者觀點然后再做出回應。

  • 培養(yǎng)得體的會議禮儀:如果你要安排會議,你就必須推動會議。從事先設定議程和發(fā)送議程開始,提前把討論問題/要點發(fā)給大家讓大家有時間消化和準備,從而利用會議時間有效地通過設定的議程。留出大約10分鐘的四濺進行臨時的、未預見的討論。利用這一時間對任何人提出但沒有時間分享的任何觀點進行迅速的圓桌檢查,盡早結(jié)束會議讓大家回到自己的工作中去——大家會非常贊賞這一點。

  • 預先安排好會議從而盡量適應大家的日程:如果你預見到自己的某件事情需要占用到大家的時間,請讓他們在自己的日程里設定一個[保留]時段好讓他們知道這是暫定的,是可以在隨后取消的。一旦你明確自己需要那段時間就把[保留]去掉,變成官方議程。

如果你沒有預定時間的話,距離會議時間越近,你想預訂會議就越難,因為大家的日程都已經(jīng)安排得滿滿的了。

  • 跟你最緊密的團隊成員建立經(jīng)常性的1對1會面機制:這種項目的早期階段是非常有幫助的(或者甚至在你還是公司新人的時候)。在項目早期時,要定義大量的項目范圍,規(guī)劃好時間安排,以及對方法路線進行討論。經(jīng)常性的會面有助你跟團隊成員有集中的見面時間,盡早掃除你心中的一些疑慮。我會安排跟我的經(jīng)理、UX調(diào)研人員、UX領導以及我的UX 越級經(jīng)理(經(jīng)理的經(jīng)理)定期見面。在我在公司的早期日子里,安排這些會面并且持續(xù)進行了2個月幫助我理解了幾乎所有跟項目有關的東西,從而做好了準備。會面禮儀的指導在這里依然適用——要事先準備好問題和討論點,可能的話發(fā)出去,讓會面盡量簡短聚焦(30分鐘足夠),并且如果事情可以異步解決的話取消會面。

  • 如果你是團隊/公司新人的話,要多吸收而不是根據(jù)“感覺很低效”而揣摩著要流程優(yōu)化:這是我過去每每更換新工作時經(jīng)常會掉進去的一個常見陷阱,我的***反應都是團隊可以通過優(yōu)化流程來改進協(xié)作和溝通。但隨著我跟團隊更多的家伙進行溝通,我意識到流程經(jīng)常是已經(jīng)優(yōu)化到極限了,但凡我想到過的優(yōu)化舉措其實過去都已經(jīng)試過并且失敗了。所以這里的教訓是要接受事實,你想到的優(yōu)化舉措其實很有可能別人也已經(jīng)嘗試過了,因為天面并不比你蠢。而這里的經(jīng)驗是,等一等,要有耐心,要盡可能從團隊成員那里吸取經(jīng)驗,把過去的經(jīng)驗、實驗和結(jié)果內(nèi)化成自己的東西??梢酝ㄟ^上述的一對一會面來進行這些討論。

  • 過程要極其詳盡,以至于到***做決定時,你有信心自己已經(jīng)仔細考慮過所有的可能性(根據(jù)手頭的信息),并且對擺在桌面的東西里面哪些要保留哪些要放棄已經(jīng)有了很好的論據(jù)(支持和反對):當你處在分歧階段時,要謙虛地接受每一個看法、批評和觀點,讓你越來越知情。如果你是做“從1到2”(相對于從0到1)型的項目,完整地看一遍之前項目如何走過來的,然后內(nèi)化前任經(jīng)驗教訓和決策將是明智之舉。這會樹立你自己和團隊的信心。

  • 學會寫東西——記錄會議、流程和決策:這些會成為項目的基礎,是項目經(jīng)歷的鮮活歷史。把決定記錄下來意味著你有了指導大家或者將來遇到遲疑或困惑時作為參考的根據(jù)。在Google,我們維護著一個跟蹤文檔,里面包含有,項目每一次會議的會議記錄,關于設計方案的爭論,以及含有約束和范圍的最終決定,以供日后參考。每一位利益攸關者都可以看到這些文檔。文檔的***頁包含了項目的所有鏈接——PRD、調(diào)查研究和報告,模型以及POC等,所以文檔也考慮到了進出項目的人了。

  • 養(yǎng)成記筆記的習慣:非常非常多的筆記——我是從記筆記開始項目的,我會保留一個很長的筆記,把每周完成的東西都列下來(我們稱之為周記,并且會把其中一部分在內(nèi)部進行分享,讓別人知道自己本周都做了什么——這些在進行績效評估的時候也很有用)。我的筆記分為戰(zhàn)術性和戰(zhàn)略性筆記——戰(zhàn)術性筆記幫助我完成必須在未來1、2周內(nèi)完成的事情(比如起草郵件,寫建議書,要研究的設計方案,設計改動日志,以及每周待辦事宜),而戰(zhàn)略性筆記幫助在大方向上不偏離航向(比如起草今年晚些時候要進行的演講的大綱,我想研究的項目,草擬我想寫的文章,度假計劃等等)。我會盡可能地在有想法的時候記錄下來,而不是隨后再寫以防失去了可靠性。

一次我記得在京都散步的時候我想到了一個可以幫助更高效更有趣地安排好會議的點子,于是我迫不及待地跑到了附近的一個咖啡廳,用了45分鐘把我的想法都記到筆記里面。

  • 學會系統(tǒng)設計以及用抽象的詞匯清楚地表達想法:通過用不同的屬于描述你的方案,你可以幫助大家思考模式和解決方案的可重用性和重復性。你可以幫助他們構建一個可以重新應用到不同情況下的心智模式而不僅僅局限在解決手頭的個體問題。系統(tǒng)死為很大程度上來自于這些可重用的心智模式,從而幫助降低維護開銷。

  • 回應要簡明透徹:回應的時候慢一點考慮清楚一點要比搶先回應更重要。如果你還不知道答案千萬不要回答——說“我晚點回你” 就行了。

  • 養(yǎng)成二階思維:不要光看事物的表面價值。Daniel Kahneman稱之為WYSIATI——What You See Is All There Is(你看到的就是一切)。意思是說缺乏二階思維的話,你就只能靠表面的和擺上桌面的東西。這會限制你理解別人動機以及他們決定和行為背后的理性的能力。當你是新人的時候,理解更大的支配一切的系統(tǒng)(這個系統(tǒng)總是在發(fā)揮作用)是很困難的,因為你對它并不在意。但如果你沒有有意識地去花時間在這上面去形成這種認知的話就錯了。你就會陷入到用一階思維去管理人和項目上。作為高效的團隊成員,這既關乎利益攸關者管理,對團隊動態(tài)和項目機動的貢獻,也關乎成為卓越的貢獻者。這沒法在一夜之間實現(xiàn),但同時也無法純粹有機地形成。這需要有意識的努力。

  • 注意你的信譽資本:我是這種心態(tài)模式的忠實信徒,我曾經(jīng)跟好幾位前同事討論過這個,發(fā)現(xiàn)這跟他們的體會也是一致的。當你加入一支新團隊時,你的信譽資本是有限但固定的——姑且稱之為100。資本需要你成為有用、值得信任且是團隊所依賴的人,姑且稱這個值為200?,F(xiàn)在你到了新團隊,花時間在那100的基礎上掙得新資本并且盡可能快地達到200是明智之舉。但是要想做到?jīng)]那么容易——你想通過給他們留下印象來贏得團隊信任所以你會去尋求機會冒險賭一把。但是賭的事情是有可能會出錯的。你的頭幾個月不是去賭的時候,而是要站穩(wěn)腳跟的時候。心急吃不了熱豆腐,不要打腫臉充胖子,承諾過多,而是應該采取緩慢經(jīng)過考量的步驟,承擔小一點風險低一點的項目然后獲得信任——讓你的團隊了解你的做事方式,讓你自己熟悉這個體系。一旦你達到了200,你就掌握了有關環(huán)境的更多信息以及公司的社交/政治動態(tài),這時候你就可以做出更知情的決定,就可以考慮更大的賭注了。先在新環(huán)境中和新產(chǎn)品上通過積小勝來贏得信任、鼓舞信心,然后再去追求更大的目標。

  • 信心來自表現(xiàn),而表現(xiàn)需要時間:讓自己置身于新領域——新工作或者新項目的感覺是非常令人興奮的。但隨著而來的還有擔心和焦慮,因為你必須重新去證明自己,要在這個新領域通過做事去重新贏得信心和尊重(是,你的同事總是很尊重你,并且他們招你進來是有原因的但你知道我的意思)。做到這一點的唯一方式是去獲得在這個系統(tǒng)中的經(jīng)驗。經(jīng)驗來自于在無數(shù)你無法模擬的情況、困境下的一點點的表現(xiàn)。表現(xiàn)是線性進行的,這需要時間。你可以加速學習和準備,但你無法加速你的表現(xiàn)。你要有耐心。

學習可以加速但表現(xiàn)沒辦法。這需要時間。

  • 不要花太多時間去自己折騰:當你剛到一家新公司時,你還在學習新環(huán)境下東西都是怎么運作的——如何設置設備和賬號,組織設計資產(chǎn)庫,請求訪問合適的工具和授權等。當然你自己也可以折騰其中的很多東西,只是需要的時間更久而已。我個人感覺自己去折騰這些東西是沒用的。去找一位同事幫你就行了。當你是新人的時候完全可以提出這種請求的所以要利用好這一點來節(jié)省時間(但是要保證將來你也會去幫助別人)。不過不要讓這個把您變成懶人——你最終必須自己去學會找到答案。

  • 看看有關你的團隊、過去完成的工作、內(nèi)部文檔、設計系統(tǒng)、研究報告及分配甚至分析的內(nèi)容:好的團隊總是會留下信息軌跡供當前和將來的團隊成員使用。大多數(shù)情況下,里面會藏著有關你的產(chǎn)品/項目的信息金礦,這是加快你進程的很好途徑。很多團隊都把這作為新員工培訓工作的一部分,但是你應該自己去找出那些材料,自己去解讀。

好的團隊總是會留下信息軌跡供當前和將來的團隊成員使用。找出來盡可能地研究清楚。

  • 就像Alex Roe所寫那樣,要經(jīng)常地充分溝通:要提前通知反復通知。把你的度假/休假計劃、日常工作事項、項目細節(jié)以及ETA等情況盡量多地跟團隊進行溝通——這是負責任的行為。這可以讓團隊知道進展情況和結(jié)果,從而更好地圍繞著交付物進行安排和計劃。

  • 周末和度假應該徹底放松下來:這主要是我自己的體會。跟我之前的經(jīng)歷不一樣,在這里周末或者辦公室以外或者度假時給同事打電話是不受鼓勵的行為,理由也很充分——周末和度假的時候是你私人的時間,不應該再考慮工作的事情。我們的團隊需要跨時區(qū)的協(xié)作,所以考慮到對方感受以及家庭福祉是很重要的,而且文化絕對是支持的。可能你的情況已經(jīng)是這樣了,但我不是——所以這是一個值得歡迎的改變。

  • 像Google這樣的公司真的感覺就像另一個世界,所以跟外面的世界保持接觸并且保持一個不同視角真的很重要:跟其他公司的設計師同行保持接觸,要定期會面,跟他們討論,去理解世界的其他地方都發(fā)生了什么。我和能享受討論過程、工具以及設計方法這些事情,為此我會定期安排會面。

  • 在外面成長跟在Google內(nèi)部(或者你工作的地方)成長起來一樣重要:隨著你在Google內(nèi)部的的崗位層級不斷上升,讓Google(或者你公司)以外的人知道你在做什么以及有多出色也很重要。一般說來,給活動、會議、社區(qū)做貢獻就是很好的辦法。保持一個積極發(fā)聲的個人形象(如果你屬于這種類型的話)可以讓你在外面也能保持自己的重要性。

相對于我之前必須不斷有意識地地保護自己興趣的工作經(jīng)歷,我在Google的時間相當比較寬松——我在享受每一天盡可能地吸收這里出色的文化同時投入時間到取得可衡量的進步上,讓我的工作變得越來越好。

Alex Roe(前Google人,Google Photos的前產(chǎn)品經(jīng)理)也有類似的體會,他也把自己在Google的經(jīng)歷分享出來了,你絕對應該去看看。如果你知道還有別人也分享了類似經(jīng)歷的其他資源的話,我非常愿意去看看。

就像他們所說那樣,大家給出的大多數(shù)建議更多的幾乎總是為了給自己做個記錄。

很長一段時間之內(nèi),這些要點都是我的個人記錄,現(xiàn)在我終于把它分享出來了,這感覺很棒。這些備忘的感悟曾經(jīng)幫助我成為了一名更好的設計師,一名高效的溝通者以及對團隊有價值的貢獻者,而且這場學習還在繼續(xù)。

原文鏈接:https://medium.com/google-design/what-i-learned-at-google-as-a-designer-7e3a12b7a82e

責任編輯:張燕妮 來源: 36kr
相關推薦

2011-07-11 10:34:40

編程技巧蘋果

2015-09-15 09:14:10

程序員經(jīng)驗教訓

2018-12-21 14:54:07

2015-09-14 08:43:42

程序員谷歌經(jīng)驗教訓

2011-08-19 14:12:39

Web

2014-08-11 11:19:19

Material De

2014-12-22 10:09:50

工程師

2013-06-25 11:06:51

編程技巧蘋果

2011-12-26 10:19:58

谷歌Chrome火狐

2015-07-02 10:09:02

谷歌Facebook生活經(jīng)驗

2020-02-07 11:50:24

代碼開發(fā)工具

2019-10-08 11:17:20

開發(fā)者技能工具

2015-10-26 09:12:59

SOHO設計師經(jīng)驗總結(jié)

2011-12-06 16:07:00

網(wǎng)頁設計

2013-07-09 09:31:57

設計師創(chuàng)業(yè)團隊

2021-09-16 10:01:45

騰訊設計師職業(yè)生涯

2021-07-28 07:01:09

薅羊毛架構Vue+SSR

2019-07-02 13:55:50

蘋果谷歌亞馬遜

2017-04-11 14:45:30

android開發(fā)sqlserver

2020-11-18 14:01:07

設計師產(chǎn)品需求項目
點贊
收藏

51CTO技術棧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