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多云爭霸?比賽才剛剛開始
在過去的幾年中,隨著公司越來越多地采用各種公有云平臺來承載工作負載,多云已成為企業(yè)數(shù)字化轉型中最熱門的趨勢之一。
由于云在市場上的廣泛使用,因此該趨勢正在加速蔓延。對于一家公司來說,如果在一天之內(nèi)就可以簡單地為他們使用的企業(yè)服務付費時,那么投資數(shù)百萬美元建造數(shù)據(jù)中心就不再有意義。出于各種原因,公有云正在慢慢消除本地工作負載,而多云只是這一趨勢的下一個演變。
但是,無論如何,我們所說的“多云”到底是什么意思呢?它會產(chǎn)生什么問題?這一演進的下一步是什么?誰將是贏家和輸家?在市場研究公司W(wǎng)ikibon的首席分析師 Dave Vellante在他最新的Breaking Analysis視頻中回答的一些問題。
多云可以看做混合云的下一步。混合云的目的是將公有云連接到本地工作負載并確保用戶和之前的體驗基本相似,而多云是將公有云連接到其他公有云以及本地工作負載。
Vellante表示:“當所有這些混合行動都在進行的時候,客戶正在把工作負載放到AWS、Azure、谷歌和其他云上,包括IBM云、Oracle云和其他SaaS云。” “這些客戶希望通過云連接,獲得基本相似的體驗,從而降低成本,提高工作效率。而這些性能是多云提供的。”
多云不會消失。包括Amazon Web Services 、Microsoft Corp和Google LLC在內(nèi)的主要公有云巨頭都非常清楚這一現(xiàn)實,并一直努力將它們的基礎設施連接起來。一些著名的例子包括AWS與VMware公司之間的合作,微軟與甲骨文的聯(lián)盟以及IBM公司收購Red Hat。
同時,規(guī)模較小的企業(yè)也在創(chuàng)新。Qumulo專注于跨云文件管理,CrowdStrike 專攻多云環(huán)境的新安全解決方案,而Clumio 提供公共、混合和多云用例的備份服務。
到目前為止誰贏了?
盡管每個人都認為多云是未來趨勢,但是跟蹤該領域贏家和輸家是一項棘手的任務,因為很難知道用什么標準來衡量他們的成功。盡管如此,我們?nèi)匀豢梢詮? Enterprise Technology Research最新的支出調(diào)查中獲得一些信息,從而了解誰是主要的參與者。
例如,以下圖表顯示了參與多云領域的幾家主要公司的相對位置。在Y軸上展示了他們各自的凈得分(用于衡量支出勢頭),而其市場份額(用于衡量普及程度)在X軸上。為了模擬多云進度,我們根據(jù)客戶在每個提供商的云計算和容器上的支出來削減ETR數(shù)據(jù)。
AWS和Azure目前處于明顯領先地位,這并不奇怪。盡管AWS可能沒有提供明確的多云產(chǎn)品,但該公司已努力確保他們的云能夠與大型合作伙伴生態(tài)系統(tǒng)完美配合。Google的凈得分也很高,憑借其Anthos產(chǎn)品,它可以成為多云的主要玩家。
其他主要參與者也表現(xiàn)出強勁的勢頭。云數(shù)據(jù)管理提供商Rubrik 和安全公司CrowdStrike在各自的細分市場上都擁有出色的凈得分和明確定義的多云產(chǎn)品。Hashicorp 也因其銷售的開發(fā)人員工具而倍受關注,該工具使跨云平臺保護和部署應用程序變得更加容易。
Vellante說:“ VMware Cloud也是多云的主要參與者,您還會看到Fortinet,雖然專攻于安全產(chǎn)品,但卻有一個良好的云產(chǎn)品組合。”
另一個值得注意的多云廠商是IBM及其最近收購的Red Hat。有趣的是,IBM的凈得分比其競爭對手低,但Red Hat的得分仍然相當高。
Vellante說:“這是IBM新任首席執(zhí)行官Arvind Krishna的機會,Arvind Krishna可以利用IBM的龐大安裝市場(此處顯示為市場份額或普及度)將Red Hat推向正軌。” “Arvind Krishna還可以利用OpenShift的勢頭來增強IBM的相關性,提高支出速度。”
甲骨文和思科在多云廠商中也占有一席之地。甲骨文得益于與微軟的緊密合作,而思科則得益于其在網(wǎng)絡和安全市場的巨大影響。
第三張圖表顯示了一些類似的代理數(shù)據(jù),以幫助我們更好地了解多云的情況。Azure和谷歌云再一次顯示出強勁的增長勢頭,緊隨其后的是紅帽O(jiān)penShift和VMware,思科則保持著自己的地位,盡管它的消費勢頭不如其他公司。
Vellante說:“這是一場完全開放的競賽,你還不能選出一個真正的贏家,每個人都將憑借自己獨特的實力脫穎而出。”
多云景觀如何演變
為了更好地了解在云計算領域誰是贏家,我們可以看看形勢是如何演變的。下一個圖表顯示了Wikibon如何看待多云基礎設施的出現(xiàn),以及各個領域的領導者。
我們在多云中確定了五個獨特的細分市場,其中大部分目前處于開放狀態(tài)。
思科、Palo Alto Networks、Fortinet和CrowdStrike等公司在安全領域處于領先地位,這些領域涉及訪問控制、端點管理和策略管理。
數(shù)據(jù)管理也同樣具有競爭力,盡管IBM也參與其中,但它目前是新興企業(yè)(例如Cohesity,Rubrik,Veeam Inc.和Veritas Technologies LLC)的領域。
至于數(shù)據(jù)平面,這是戴爾EMC、NetApp 、IBM和Hewlett-Packard Enterprise Co.等主要廠商以及Pure Storage 等專業(yè)存儲提供商之間的一場較量。
多云中的另一個重要部分是控制平面,它包括管理數(shù)據(jù)移動、性能管理和監(jiān)控等任務。微軟谷歌及其Anthos產(chǎn)品、VMware、IBM / Red Hat和AWS都是其中的參與者,而思科則有巨大的機會主導多云網(wǎng)絡市場。
網(wǎng)絡為堆棧的底層奠定了基礎,而堆棧的底層是思科等網(wǎng)絡公司進入多云的入口。
“我們看到大公司和小公司之間的爭斗正在醞釀之中。大公司的胃口很大,他們用集成套件搶占了市場的主要部分,而小公司則更靈活,他們提供了最好的功能和創(chuàng)新。” Vellante說。
值得慶幸的是,多云是一個數(shù)萬億美元的市場,這意味著它足夠大,可以讓多個玩家同時用餐。未來的云市場也不可能一家獨大,AWS、微軟、谷歌、VMware、IBM等知名企業(yè)都將占據(jù)一席之地,而規(guī)模較小的創(chuàng)新者將爭奪市場空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