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看了上百篇技術號文章,寫技術的越來越少了
周末了,寫篇文章跟大家閑聊一下。上午花了三四個小時,看完了公眾號里的文章,有一些感想,就寫篇文章跟大家聊聊。
內容關于三方面:聊聊公眾號內容的閱讀,聊聊總結的Java技術棧,聊聊技術學習的感悟。
閱讀的小習慣
個人有一個小習慣,公眾號收到的文章不會單純讓它放哪里,會定時去閱讀或清理。但隨著關注的技術號越來越多,再也沒時間去一篇篇看了,基本上都是集中閱讀。
集中閱讀有兩個好處:
第一,如果按照公眾號新的推送模式,推送一條,馬上閱讀,整塊的時間反而被碎片化了,而且難以分辨當前推送文章的質量如何,點開只是一時腦熱。集中閱讀就能夠更加準確的分辨文章是不是自己感興趣的,是不是有價值,是不是要讀一讀。
舉一個例子,就拿“程序員被定義為農民”這個話題來說吧。如果文章放一段時間,集中閱讀,你可能看一個公眾號的一篇文章之后,也就了解情況了。但如果推送一條消息就馬上閱讀的話,在興頭上,每個公眾號推送的相關主題可能都會閱讀一下,時間加倍,收益幾乎一樣。
第二,避免廣告帶來的時間浪費。一篇標題很好的文章,點開讀了幾分鐘,發(fā)現(xiàn)是廣告,這種體驗是不是不太好?我個人讀文章一般是一周集中讀一次。這時,很多文章點開時已經被作者刪除了。而且集中讀時,你會發(fā)現(xiàn)很多重復的文章(廣告或轉載),真的感興趣,讀一篇即可。
個人集中閱讀時,會把閱讀完的內容刪除掉,算是一個小潔癖吧。但如果一篇一篇的刪,那非常耗時。個人會采用公眾號最初的查看模式,也就是右上角三個橫桿那里,點開之后是以公眾號為維度劃分的。這樣就可以看到每個號所有的推送文章,看完一個,整體刪一個號全部的內容。
寫技術的越來越少了
早上花了三四個小時,來閱讀清理文章。幾十個號,大概幾百篇文章吧。在閱讀的過程中,一個最大的感慨是:文章越來越多了,但寫技術文章的人卻越來越少了。
大多數的號都是熱點、轉載、職場、廣告。這不能說不好,但作為技術人,讀一百篇職場文章,不去行動,不真實提升自己的技術能力,好像作用也不大。讀時感覺挺感慨的,讀完也就完了。就像刷過一條抖音一樣。
當然,還是有不少人在持續(xù)輸出技術文章,比如我的號就是。
在看文章時,萌生了整理一下Java技術分類的想法??纯催@么多號,這么多文章,都涉及了Java的哪些框架,哪些知識點。于是有了下面的腦圖:
Java技術棧
當整理完這個腦圖之后,發(fā)現(xiàn)技術的知識點可能真的就這么多了。每天花大量時間看的文章內容,基本上都離不開這些框架和點。既然如此,為什么要零散的學習一個方面的一個點?為什么不集中學習,逐個攻克呢?這是個問題,你可以思考一下。
集中學習是最有效的方式
其實整理上面的腦圖得益于兩方面原因:閱讀源碼的感悟和朋友的影響。
最近正在閱讀Nacos的源碼,而且還在持續(xù)輸出系列文章。在此過程中發(fā)現(xiàn),所有的知識都是一個系統(tǒng)嵌套一個系統(tǒng),一個框架嵌套一個框架。只有把底層的框架搞懂了,源碼中的應用才能夠理解的更加透徹。不然,閱讀源碼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
舉個例子,閱讀Nacos中的gRPC通信實現(xiàn),會發(fā)現(xiàn)所有的知識點都是連起來的。要學會gRPC實現(xiàn),得了解RPC的原理、gRPC框架本身的實現(xiàn),gRPC又涉及到protobuf框架、Netty框架、HTTP2.0協(xié)議。如果這每個框架的實現(xiàn)都深究下去,便是更加基礎的知識點了。
下面是學習gRPC時整理的腦圖(還在完善):
gRPC
在上面的例子中,你會發(fā)現(xiàn),如果你之前的學習模式是每個知識點或框架都系統(tǒng)學習,那么當一些其他的框架用到這些知識點時,理解起來是超級容易的。反之,你想弄明白一個框架為什么使用gRPC,可能只能停留在“別人說它好”的層面。
另外一個是朋友的影響,一位朋友正在準備面試,就把所有的框架先搞出來個腦圖,然后把這個框架涉及到的知識點進行系統(tǒng)的整理,最后再逐個學習攻克。說實話,非常佩服這位朋友,也在學習他的方法。
他這樣做有兩個好處。第一,系統(tǒng)化學習更容易記憶,更容易融會貫通;第二,方便后續(xù)回顧,系統(tǒng)的鳥瞰。
鑒于上面的原因,集中的系統(tǒng)化的去學習一個框架、一個領域知識是最好的學習方法之一。至于這種模式是否適合你,效果如何,嘗試一下就知道了。
小結
這篇文章就閑聊這么多,最后只想再說一句:只有不斷的反思、復盤,才能找到自己最佳的學習模式和生活狀態(tà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