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放棄造車轉(zhuǎn)戰(zhàn)AI,李想回應:正確!背后真相讓人深思
這兩天有一個重大的新聞,那就是蘋果宣布放棄造車。
聽到這消息,你說吃驚嗎?確實有點,但是吧,又有點在情理之內(nèi),畢竟蘋果宣布造車以來,到現(xiàn)在啥都沒看見,就連布局比蘋果晚的小米,今年都要量產(chǎn)汽車了,如果蘋果還造不出來的話,也就意味著錯過了造車的最佳時機了。
1、蘋果取消造車
據(jù)知情人士透露,首席運營官杰夫?威廉姆斯和負責這項工作的副總裁凱文?林奇共同做出了這一決定。這兩位高管告訴員工,該項目將開始逐漸減少,許多從事汽車研發(fā)的員工將被調(diào)整至人工智能部門。
這些員工將專注于可生成的人工智能項目,這是該公司越來越重要的優(yōu)先事項。蘋果汽車團隊還有數(shù)百名硬件工程師和汽車設計師,他們也有可能申請其他蘋果團隊的工作。
公司將會裁員,但目前還不清楚裁員人數(shù)。
2、All in AI
取消造車之后,全力 All in AI 。
這個策略不能說對不對,最起碼看起來比造車有前途啊。
為什么取消造車呢?蘋果肯定意識到了造車的前景不如 AI 前景大。而且,電動汽車這個行業(yè)太內(nèi)卷了,看看開年之后,比亞迪等很多車企開啟的降價策略,價格下調(diào)幅度很大。其他車企也紛紛跟進。
就目前這個降價趨勢來看,我不知道小米的雷軍雷總看完是什么感受?
就這個形勢,你說軍哥難受不難受,說不難受肯定是假的。
說起來,造車的供應鏈復雜度可比手機復雜。
如果做不到對供應鏈的控制,就無法削減成本,估計這也是蘋果為什么放棄造車的原因之一。
畢竟,蘋果作為高科技公司,向來毛利潤都很高,高達 40% - 50% 。造汽車的話,毛利潤肯定低于 20% ,那這就屬于費力不討好。
而且汽車的更換周期至少都得 5 年起,用戶買了一輛車,可能七八年都沒換,怎么掙錢?就靠保養(yǎng)費嗎?
很多人說智能汽車就是四個輪子的手機,國內(nèi)很多車企都在打造汽車軟件生態(tài)。
我感覺這個生態(tài)是個偽命題,首先,大家開車的時候,是專注的,最多聽個歌,看個地圖。還能玩什么?這個軟件生態(tài)里能掙錢的地方可不多。你不能說在用戶開著車地圖導航的過程中,給用戶彈廣告吧?
那你想一想,AI 可不一樣啊。
尤其是生成式 AI 誕生以來,是面向 2C 的,面向大眾的,市場前景可比較大。AI 生態(tài)做好了,以后汽車也能用。
既然汽車布局晚了,利潤又不高,那還不如 all in AI 呢。
3、AI 手機
從去年開始,手機又出現(xiàn)了一個新趨勢,就是 AI 手機。
在我們現(xiàn)在的手機當中對接一些大模型,或者內(nèi)置 AI 大模型,想一想如何讓智能手機變得更智能。如何讓用戶使用手機進一步提高效率,會成為重點。
手機硬件的軍備競賽可能快到頭了,可是軟件方面的卷卻永無止境。
一個月前,F(xiàn)ind X7 發(fā)布會上展示了一些令人驚嘆的人機交互演示,已經(jīng)揭示 2024 年機圈新的卷向標----AI。
AI 不能幫你把 0 變成 1,但是它能快速把一團亂麻織成一條漂亮的圍巾。AI 的應用方向令人目不暇接,比如文案潤色,比如望文生圖,比如圖案消除,但我覺得最為實用的是《通話摘要》這個功能。這個功能讓一加 12 和一加 Ace3 可以瞬間切換身份,從彪悍的西裝暴徒搖身一變,成為一個心思縝密的超級秘書。
我感覺以蘋果的能力,AI 生態(tài)打造好之后,對于自己的手機加成也非常有效,會更進一步。
所以,AI 生態(tài)可比汽車有前途了。
4、李想回應:蘋果決策正確
李想說:
蘋果放棄造車,選擇聚焦人工智能是絕對正確的戰(zhàn)略選擇,時間點也合適。
第一,做成了 toC 的人工智能,蘋果會成為一家 10 萬億美金的企業(yè);人工智能輸了,蘋果會成為一家 1 萬億美金的企業(yè)。人工智能會成為所有設備、服務、應用、交易的最頂層入口,蘋果的必爭之戰(zhàn)。
第二、做成了汽車,大獲成功,蘋果會增加 2 萬億美金的市值,但是汽車大獲成功的必要條件仍然是人工智能。汽車的電動化是上半場,人工智能才是決賽。
手機延展的人工智能是比特,汽車的人工智能是原子,人工智能橫跨數(shù)字世界和物理世界。
人工智能成功的三個必要條件:人才、數(shù)據(jù)、算力。
圖片
5、最后
蘋果這種壯士斷腕的決策確實值得欽佩,蘋果對汽車的研究投入了近十年,花費也得有幾十億美金,說放棄就放棄。
蘋果再次告訴我們:沉沒成本,不是成本。人不應該保持偶像包袱,要敢于卸下包袱,才能夠做出偉大變革的創(chuàng)新,也才能夠抓住這個時代的紅利和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