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YOD成本分擔:誰來買單?
為實施有效的BYOD策略,必須考慮BYOD成本分擔問題。為了避免對誰買單這一問題的誤解,設置策略、對用戶進行培訓以及使用必要的系統(tǒng)確保資金快速順暢及準確地流動是非常重要的。
第一個問題就是,“誰為用戶所使用的設備買單?”既然設備從本質(zhì)上來說是個人的,那么用戶使用自己的設備是一個不錯的主意。用戶購買了一個設備就擁有了該設備;就不必再爭論誰為設備丟失、修復或者折舊來買單了。
出于對成本、補給、安全性或者完整性的考慮,組織應該聲明不提供任何設備,設備本身屬于用戶。與運營商或者供應商有業(yè)務往來的某些公司有可能為員工提供打折交易,但是一般來講,組織應該置身BYOD購買之外。
對BYOD真正的爭論是成本分擔,也就是對個人設備用于日常辦公進行補償。很多公司在針對非文檔類辦公應用的月度服務計劃中申請了固定的費用或者固定的費用比率,這是最簡單的方式,而且公司和用戶能夠預料成本會居高不下。組織可以與運營商針對服務進行專門的交易,但是除了告知員工交易外,公司應該置身于用戶以及無線運營商之外。
公司如果想使用更詳盡的BYOD成本分擔方式,可以使用監(jiān)控軟件面對成本以及對涉及辦公或者個人的特殊語音和數(shù)據(jù)活動進行標記。在設定成本以及計算補償時,監(jiān)控軟件能夠進行更加精確的計算,提高絕對精度,但是這可能會使用戶感覺正在被老大監(jiān)控。被標記的專門活動也可能存在錯誤,當實施不合理,這樣的策略使用戶和企業(yè)大量的數(shù)據(jù)變得可見。隨著時間的推移,監(jiān)控可能會帶來更加符合成本效益的行為。
無論你選擇哪種方式,在部署B(yǎng)YOD成本分擔方案前定要咨詢法律和金融顧問。BYOD是企業(yè)嘗試的一個方向,而且目前還沒有明確的財務以及法律規(guī)則。應該有書面政策及協(xié)議,并確保是最新的。開展簡短的教育及培訓課程是個不錯的主意,而且服務臺員工應該熟知企業(yè)的工作準則以及工作規(guī)程。
請記住使員工或者顧客滿意的最佳方式是預先設置期望。你應該預料到BYOD在今后的幾年會不斷發(fā)展,但是用于補償或BYOD成本分擔計劃的基本工具在今天是可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