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拍偷在线精品自拍偷,亚洲欧美中文日韩v在线观看不卡

別再說云計算了,我真的煩了

云計算
在筆者看來,現在IT的發(fā)展,其實是以隱形霸主Intel為首的硬件廠商帶動下,硬件發(fā)展非常迅猛,然而軟件卻不需要這么高的算力,所以衍生出了虛擬化。只要硬件發(fā)展的速度快于軟件對算力需求的增長,虛擬化就必然一直存在。更何況,虛擬化提供的集群高可用,方便管理等功能也越來越成為被采納的原因之一。

我想跳出來,站在一個更高一點的高度看看整個數據中心或者整個云計算。去除掉一個個技術細節(jié)后,會是什么樣子?至少我期望的樣子。數據中心無論有沒有云計算、無論有沒有虛擬化、無論是Windows還是Linux,無論是Web服務器還是數據庫服務器,數據中心只做三件事情,數據計算、數據存儲、數據傳輸。

以下文字是我的一些想法,而且我認為在現有的技術上可以實現我所期望的云計算,那么我想象的云計算到底應該是什么樣子呢?以下分為兩塊來展開,先是以VMware來舉例,說說從虛擬化到云計算;再說說我想象的云計算。

從虛擬化到云計算

說說云計算之前,我們先說說虛擬化,云計算和虛擬化還是有5毛錢的關系的,說說虛擬化就不得不說說VMware,VMware虛擬化部署在商業(yè)環(huán)境中,已經有十幾年的時間了,從2000年左右。無論他們的產品歷史怎么發(fā)展,但是在我看來大概有以下三個關鍵的里程碑。

1、一個物理主機上建立虛擬層,并且在虛擬層上創(chuàng)建若干硬件資源,在每個虛擬硬件資源上運行若干個操作系統(tǒng),每個操作系統(tǒng)彼此獨立。

這個時候的虛擬化***的優(yōu)勢是充分利用剩余的計算資源,從開發(fā)環(huán)境、測試環(huán)境一步步的向生產系統(tǒng)遷移。

別再說云計算了,我真的煩了

 

2、幾乎同時和虛擬化發(fā)展起來的SAN技術越來越成熟,而且通過SAN,人們可以將避免單物理服務器的故障,可以共享數據來實現更高速的集群計算,數據統(tǒng)一管理等。虛擬化不可避免的用到SAN技術,原先2臺物理主機之間的HA是依賴才操作系統(tǒng)的HA功能或者第三方的HA軟件,但是VMware推出了與上層操作系統(tǒng)和應用無關的vMotion(編者按,還有HA和FT)。在我看來vMotion這個功能在很大程度上幫助VM真正成為虛擬化的領頭羊。

別再說云計算了,我真的煩了

 

3、VMware VSAN,這個上市時間并不長的軟件,成為今天的VMware云計算的一個核心組件。為***的資源池化提供了技術保障。也可以說,VSAN是一個里程碑的產品。

別再說云計算了,我真的煩了

 

 

別再說云計算了,我真的煩了

以上是我認為VMware的3個重要階段。按照從虛擬化到云計算的過程,當然還有很多新功能不斷被增加進來,網絡虛擬化,集中的管理功能等等。

我想象中的云計算

虛擬化到云計算,為什么這么發(fā)展?

數據和CPU的關系決定了今天的云計算的結構,我們通常考慮的事情是數據屬于哪個計算節(jié)點(CPU),數據在哪個計算節(jié)點上運行。原先通過SAN來實現數據耦合不同的物理主機,但是SAN的局限性決定了不可能擴大到云計算的規(guī)模(速度、主機數)。于是VSAN可以在更大的網絡規(guī)模上可以實現數據耦合不同的物理主機。由于VSAN的多副本,可以輕松的實現數據和其它主機的耦合。

別再說云計算了,我真的煩了

 

(單機虛擬化,數據僅僅屬于這個主機,數據和計算緊耦合)

別再說云計算了,我真的煩了

 

(數據通過SAN被投射給不同的物理主機,而且因為SAN可以靈活的按照各種策略將數據投射到不同的物理主機)

別再說云計算了,我真的煩了

 

(由于正本和副本數據存儲在不同的物理主機上,可以按照需要來實現數據和物理主機的耦合,比如上圖紅色數據耦合在主機1,如果主機1宕機,數據可以立即耦合到主機2)

由于有虛擬層的存在,所以數據可以被輕松的耦合到任何一個物理主機,再分配給任何一臺虛擬機,我認為云計算就是數據更靈活的和計算單元(物理CPU或虛擬CPU)耦合。計算虛擬化為計算提供靈活的粒度,比如雙路至強CPU運行1個VM或者20個VM。

因此,問題來了,

1) 有沒有可能不需要虛擬化實現靈活的數據和計算單元的耦合?

2) 有沒有可能沒有虛擬化,同時又能實現靈活的計算粒度?

至于為什么要去掉虛擬化呢?這是另外一個話題,改天再說。

 

別再說云計算了,我真的煩了

(現在的云計算,圖片中的一個杯子就是一臺物理主機,按照VM+APP的需求來填充,直到填充到每個杯子差不多滿就可以了(CPU利用率均衡)。)

 

(我想象的云計算是這樣的,用不同的計算單元來裝不同的應用。有大杯子(4路或者8路服務器),也有小杯子(Atom或者ARM CPU),什么樣的應用裝在什么樣的杯子里,可以自動的或者手動的)

 

別再說云計算了,我真的煩了

希望上面這幅圖可以清晰表達我想說的事情。我期望的云計算是什么樣子呢?

  • 云計算環(huán)境中沒有虛擬層;
  • 單計算節(jié)點功耗從5W到1000W,X86 、ARM、Power PC可以同時存在;
  • 存儲資源池化,而且充分發(fā)揮每一個介質的性能;
  • 云計算以數據為中心,不同算力的計算節(jié)點來自動適配不同的OS+應用。
  • 現有的OS和應用不需要做出任何改變,可以是Linux、Windows或VM等;
  • 可以實現自動化、易管理、硬件資源透明、安全、可靠等等;
  • 未來IO統(tǒng)一后甚至可以實現DSA(Direct Storage Access),從存儲直接提供數據給客戶端。

那么我的想法怎么才能實現呢?呵呵,改天再說。

重復一句我以前說過的話,數據中心三件事,數據計算、數據存儲、數據傳輸。

責任編輯:Ophira 來源: 樂生活與愛IT
相關推薦

2023-10-26 21:41:45

云計算企業(yè)云基礎

2022-05-27 21:56:55

索引存儲MySQL 存儲引擎

2009-08-14 10:58:13

Oracle云計算

2020-01-15 08:52:40

RabbitMQSpringMybatis

2023-03-13 00:21:21

調試器斷點開發(fā)者

2025-03-26 02:00:00

2022-12-27 08:01:09

設計模式https://mp

2012-10-24 10:16:17

IT工程師云計算網絡管理

2020-06-18 10:48:44

Linux 系統(tǒng) 數據

2017-04-13 17:42:56

華為

2016-05-17 13:21:42

云計算云服務

2020-12-18 09:45:33

DockerLinux命令

2015-04-07 09:37:38

程序員

2022-06-18 23:03:05

Seata分布式事務

2017-08-09 15:07:08

大數據數據分析戶畫像

2021-06-16 00:57:16

JVM加載機制

2010-08-30 10:37:04

云計算

2021-02-24 07:38:50

Redis

2013-12-11 09:29:02

2009-03-21 21:24:42

點贊
收藏

51CTO技術棧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