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爺:解開這道O2O方程式,就知道誰會死
商業(yè)有最基本的法則,所以每一次大變革前都有一個方程式需要解開。
馬化騰差點三百萬把 QQ 賣掉,因為沒人買,只能接著做,成為了今天的騰訊帝國。周鴻祎當年的 3721 流量比百度還高,他賣掉了,后來百度成為了帝國。
他們當年為什么要賣掉?就是當時的方程式沒有解開,大家不知道未來在哪里,怎么用流量賺錢。
但是今天,O2O 方程式快解開了,我有 6 個分析工具。
分析工具之一:高頻還是低頻
通常而言,在一個行業(yè)軸內是高頻打敗低頻。
比如說滴滴其實是從出租車起家的。滴滴只做出租車的時候,我覺得這是一個偽命題。因為空閑時候不用軟件叫車,早晚高峰,要加價才能叫到車,但是每個人都加錢,一樣打不到車啊,因為車不夠用。
為什么滴滴從錯誤的出發(fā)點出發(fā),卻是勝出者?因為教育了市場,而且是個高頻市場。
后來,滴滴推出了專車、順風車,最近還有代駕,它占領了出行軸,在出行軸上都可以賺錢。同一個行業(yè)軸內,人們只會打開最常用的一個應用。
分析工具二:剛需人群
O2O 最恐怖的兩大剛需出行和吃飯,已經被滴滴和餓了么做了。高頻剛需全人群在這件事上,很難出現(xiàn)優(yōu)質的切入點了。
為什么我看重美甲,因為對一小部分人來講,確實是剛需,但是人群太小。美發(fā)是全人群剛需,但是頻次太低了。
所以為什么說河貍家一開始拼命的搶速度,為什么燒錢。為了搶占市場,先搶占小部分人的剛需,快速的擴充。
先搶占人群,然后做一個人群軸的生意,比如一個女性,用河貍家做美甲,也可以做美容、美發(fā)等一切相關的服務。
分析工具三:一對一還是一對多
O2O 以餓了么和e袋洗為代表,餓了么十億美金的融資,e袋洗拿了百度一億美金。
為什么這兩個起的快?因為這兩個行業(yè)是一對多的生意。
原來的送餐是由單獨的餐廳,效率是非常低的?,F(xiàn)在有了餓了么這樣的平臺,綜合起來的效率,一個人背盒飯可以背二十個盒飯,能夠把一個人當五個人使。
一對一的生意,美甲美容為代表的,效率是偽命題,因為他單位時間只能做那么多。
一對多是追求效率的提升,追求規(guī)模的最大化才能賺到錢。而一對一是追求個性化的匹配,因為打敗極致效率的唯一方法就是個性化,唯有個性化才能忽略比價性。
分析工具四:你的平臺是 B2C 還是 C2C
標品是 B2C 京東模式,非標品是 C2C 淘寶模式。
掏出手機選一個 iPhone 的手機殼,打開京東,上海沒有貨,北京有貨,如果你在上海,也不會賣給你。為什么?為了極致效率,不可能把貨老遠的從北京倉發(fā)給你,消滅長尾 SKU。
淘寶是在做什么事?遠在千里之外湖南老奶奶一個月穿的五個門簾子放在網(wǎng)上賣。從湖南的鄉(xiāng)村發(fā)出去要好幾天,但是賣的是個性化的匹配。
老奶奶的門簾子做了五條,這個月一條沒賣出去,庫存是老奶奶承擔的。京東為什么永遠不賣只有五條的產品,因為庫存都受不了。把量擴大的京東特別喜歡。
所影射出來的原理和 O2O 差不多,如果你是標準化的服務,像保潔阿姨,像洗車,價格是標準而且很低。但是有些個性化的,像美發(fā),有 20 有 800,消費者自己樂意,這就是個性化推薦,是沒有道理可言的。
分析工具五:你是入口還是別人的子集
除了行業(yè)軸之外,還要考慮人群軸。比如攜程最早只訂機票酒店,現(xiàn)在出行和旅游都做。
比如代駕的本質是出行軸的一個環(huán)節(jié),是一個子集,如果你是滴滴的一個子集的話,趕緊賣掉,同一個行業(yè)軸就是拼頻次,拼頻次這件事就刺刀見紅了。
很可能第一批頻次高,最后大家打開成了習慣,現(xiàn)在包括我在內都會用e代駕,但是我用滴滴的次數(shù)更多,滴滴有了代駕業(yè)務,后來我也都在滴滴上解決了。
分析工具六:一魚多吃還是一魚三吃
一魚多吃,就是拿入口向產業(yè)鏈的上下游的延伸。入口要虧錢,坦白地講,O2O 為什么賠錢,任何一個主業(yè)只要頻次較高,絕對別想賺錢,易趣就是例子。
入口的下面只要頻次較高,拿來虧錢做,幫助引流,高頻鎖住流量,低頻來變現(xiàn)。
一魚三吃,就是鎖定同樣的人群,滿足他們不同的跨行業(yè)的需求,表面跨行業(yè),但是相對順理成章。
原本線下賣機票的不賣酒店,現(xiàn)在你用攜程順理成章。鎖住一個人群,通過更低頻的東西來變現(xiàn)。這個結論就是 O2O 接下來會充滿了跨行業(yè)的打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