乂學教育崔煒:未來,教育領域的教學將會被機器人所取代
原創(chuàng)【51CTO.com原創(chuàng)稿件】當教育行業(yè)與人工智能相遇,會擦出怎樣的火花呢?國內外人工智能在教育領域應用的現(xiàn)狀如何?人工智能在教育領域的應用空間有多大?近日,在由51CTO主辦的WOTI全球創(chuàng)新技術峰會上,記者就以上問題采訪了乂學教育***科學家崔煒。
【講師簡介】
乂學教育***科學家崔煒
崔煒,乂學教育***科學家,愛爾蘭國立大學人工智能博士和博士后。博士期間,他師從全球人工智能進化算法領域專家Michael O’Neill教授和Anthony Brabazon教授,短短4年間在人工智能算法及其應用領域、金融算法交易領域研究成果頗豐。曾發(fā)表16篇國際學術論文,包括人工智能核心期刊Soft Computing論文1篇、數量金融核心期刊Quantitative Finance論文1篇、IEEE-CiFEr***會議論文1篇。2009年至今擔任了多個國際人工智能和算法金融期刊和學術會議的委員和評委。
國內外人工智能在教育領域應用的現(xiàn)狀
根據多年在人工智能領域的從業(yè)經歷和工作經驗,針對人工智能在教育領域的應用現(xiàn)狀,崔煒向記者表達了自己的看法。
他認為,國內外在人工智能教育上存在比較大的差異。之所以這么說,是因為人工智能教育已在國外發(fā)展了很多年,在20多年前自適應學習就已經出現(xiàn)在智能輔導系統(tǒng),并得到了快速的發(fā)展。在近10年,隨著云計算技術,計算機硬件技術以及人工智能算法技術的逐漸成熟,自適應學習人工智能教育也得以快速的發(fā)展。
詞匯解讀:K12或K-12,是kindergarten through twelfth grade的簡寫,是指從幼兒園(Kindergarten,通常5-6歲)到十二年級(grade 12,通常17-18歲),這兩個年紀是美國、澳大利亞及English Canada的免費教育頭尾的兩個年紀,此外也可用作對基礎教育階段的通稱。K12主要被美國、加拿大等北美國家采用。 |
目前,國外人工智能教育已經覆蓋到各個不同領域的學生,從K12、小學、初中、高中、成人教育、高等教育已全部覆蓋。全世界有一億多人已經使用過自適應的產品,并且覆蓋的學科已經超過一百個,像生物、地理、解剖學、醫(yī)學、心理學都不同程度的應用到自適應學習。然而,在國內,人工智能教育的發(fā)展還處于初期階段。但是國內的發(fā)展相對來說比較快,因為國內的市場學生用戶更大,更多。相信不久的將來,國內智能自適應學習將會趕超國外。
打造智能自適應學習系統(tǒng),讓每位學生都有屬于自己的特級教師
放眼國內當下的教育,我們會發(fā)現(xiàn)國內K12領域的中學生學習壓力、生活壓力非常大,學習的效率普遍不是特別高,學生的人性化也沒有得到很好的體現(xiàn)。每個班級由一位老師管理著幾十名學生,但是每個學生都是個體化的,具有自己的個性。面對眾多的學生,老師無法做到針對每個學生的個性特點給他們進行個性化的輔導,這是目前國內整個教育行業(yè)極度缺乏的。
據記者了解,乂學教育的創(chuàng)始團隊正是意識到這一現(xiàn)象,在公司創(chuàng)立之初就確定了公司的方向,他們希望通用人工智能來解決這個問題,打造專業(yè)的人工智能老師,希望給學生帶來個性化的學習體驗,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崔煒坦言,他當初選擇辭掉國外的工作回到國內并加入乂學教育,專注于做人工智能教育這件事的原因也在于此。
崔煒表示:“實際上,人工智能教育從本質上來說,就是模擬一名優(yōu)秀的特級教師,給學生進行一對一的個性化輔導。我們堅定的認為,在未來,人工智能一定能夠幫助所有人進行終身學習。我相信,未來技術與產品發(fā)展成熟之后,人工智能的老師將能夠像一個專家一樣輔導學生,給學生帶來***的學習體驗。比如:一個學生想學音樂,人工智能的老師可能會像貝多芬一樣教學生學音樂;如果某位學生想學物理,人工智能的老師能夠像愛因斯坦一樣對學生進行輔導。”
那么,什么是智能自適應學習系統(tǒng)?崔煒解釋說,這套學習系統(tǒng)就是能夠根據學生的不同情況進行“自動適應”,然后給出學生最合適的學習內容。同時,根據不同學生的情況,系統(tǒng)會推送不同的題目或者視頻等內容。
該系統(tǒng)模擬了優(yōu)秀老師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模式,并采用了AI和大數據的分析技術實現(xiàn)精準診斷知識狀態(tài),讓系統(tǒng)可以對學生的學習情況、知識掌握程度進行實時評測和評估,快速定位學生的薄弱知識點,然后幫助他補全知識漏洞。另外,系統(tǒng)也可對學生進行畫像,依據學生現(xiàn)在的知識掌握情況,給學生安排最合適的學習路徑和最匹配的學習內容,讓學生實現(xiàn)個性化的學習。
據悉,目前乂學教育在全國范圍建立了一百多個合作學校,智能自適應學習系統(tǒng)的應用也已經覆蓋了全國十幾多個省市,比如:江蘇、浙江、安徽、江西、山東、河南等地方。
未來,教育領域的教學一定會被機器人所取代
談及人工智能在教育領域的應用空間,崔煒表示,目前人工智能在教育行業(yè)只要應用在以下幾個方面:***個方面,是采用圖像識別的技術去識別學生上傳圖片的學習內容,然后在數據庫里進行相應的內容匹配,***推薦給學生相應題目的解析答案。第二個方面,是語音識別技術。通過該技術我們可以給學生的口語發(fā)音進行評判,并糾正發(fā)音的問題,給出發(fā)音的建議。第三個方面,是采用自然語言處理技術給作文進行批閱,打出分數,給出寫作的建議和方案。第四個方面,是自適應學習。采用大數據結合相關的技術,加上AI技術,可以精準的診斷學生的學習情況,跟蹤學生的知識掌握情況,然后為學生制定個性化學習的解決方案。
“我們相信,未來在教育領域的教學這部分,必將被機器人所取代。” 崔煒說:“教育可以被拆分成教和育,老師更多是在于育。包括:學生心理上的輔導,學生人生觀、價值觀、社會觀這些具有社會性質的內容。機器能夠更好的代替老師給予學生個性化的學生,更有效地教會學生獲取知識提升能力。”
采訪***,崔煒表示:“未來,我們將會進一步加強產品技術研發(fā)能力,攜手更多的自適應學習方面的專家,將智能自適應學習系統(tǒng)提高到更高的程度,做到不僅僅可以替代一般的老師,還能超越特級優(yōu)秀老師。讓我們的系統(tǒng)越來越自適應化,越來越個性化和智能化。另外,我們還將覆蓋整個K12領域所有年級和學科。”
【51CTO原創(chuàng)稿件,合作站點轉載請注明原文作者和出處為51CTO.com】